看完了开头序曲部分,确实是被与音乐有关的故事题材吸引而来,昨天看到书籍简介就被撩拨了心弦,恰巧自己也在考虑类似的推荐音乐方式——说出你的心情或故事,直接道明想听什么样的音乐,这样的推荐会更加贴切,能奏效吧。
第一章中后部分的几段话觉得有特殊意义,值得去体会。
不知为何第一章会以“写给中国读者的话”作为标题,难道是有真实的经历(因为失眠,难以入睡的困扰而来到中国寻找治疗方法,用洋甘菊、天然草药尝试过?)
想寻得我心里那本有关音乐的小说,唯一的方法就是戴上耳机,躺在地上——就像弗兰克让他的客人做的那样——然后用心去听。而且不能在你洗碗或开车的时候听,必须放下手边所有的事,心无旁骛地聆听。现在的生活步调如此快速,我们似乎都已忘了专注聆听的艺术。
于是,我戴着耳机,躺在地上,听着迈尔斯·戴维斯的音乐,看见变成脚掌的鱼;聆听巴赫时,眼前浮现了最精细复杂的机械与齿轮;听布莱恩·威尔森演唱《不,卡洛琳》时,我看见了心碎(还有一头剪坏的头发)。我无法肯定地说,其他人听这些音乐时,眼前是否也会浮现同样的画面,但这并非重点。重要的是,我要以“我”的身份写下一篇有关音乐的故事。不是其他人。重要的是,去打破那些疆界。
因为音乐就是如此。它与文学不同,音符不像“狗”或“房子”这样的词汇,并不意味着某种具体的存在。音乐超脱于时间,超脱于意识,就如同它也超脱于语言的限制和文化的藩篱。它会渗透至肌肤之下,如同梦境一般,从内心深处向外传达信息。只要我们聆听,就能听见它们想诉说的话。音乐还能疗愈我们。你能听,我也能听,无论你我来自何方,无论我们今早做了何事,我们都同样能够理解,并携手走过一段共同的旅程。
此外,我也想将这本书献给独立店铺——那些可以让你找到意外之喜的地方。一家好的店不只关乎买,还有逛、看、触摸、聆听,与其他人共处在一个空间下的经历;同样道理,一个好的店主就像是收藏了许多珍奇与必需品的馆长一样。过去这几年来,我去了许多书店与唱片行,有件事想提醒大家:下载很容易,但那并不代表你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消耗品;即便不与人往来,也还是能做许多事,而这令我忧心不已。
所以,这是一本有关音乐、有关爱、有关疗愈的小说,以及最重要的,它还是一本有关跨越藩篱,并且不要畏惧未知的小说。
对了,假如你有兴趣,那首帮助我先生入眠的音乐是佩罗坦的《圣祷》,它只有单一人声,宛如鸟儿般越飞越高、越飞越高。我想,它能成功帮助我先生入眠,并非因为它带来的祥和平静,而是因为它如此勇敢。它提醒了我们人类有多么美丽。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需要时时提醒,不要遗忘。
唱片行
从外头看上去,它和任何一条荒街僻巷上的店铺没两样,门上没有店名,橱窗内也没有展示唱片,只有玻璃上贴了张手绘海报,写着:任何音乐应有尽有!欢迎入内!仅售黑胶唱片!!若无营业,请电——但号码是多少就得凭个人想象了,因为除了更多欢乐的惊叹号外,唯一能辨识的数字可能是“3”,也可能是“8”,还有两个像是三角形的玩意儿。
老板弗兰克
只要告诉弗兰克你想找什么类型的音乐,或直接告诉他你那天的心情,他就能当场给你找出最合适的唱片。这是他的专长、他的天赋。他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即便对方毫无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