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循基本协议的前提下,一群富有创造性的程序员松散地联合起来,依靠自我驱动和持续交付,合力打造出令人惊叹的软件作品。这种软件开发模式被成为开源,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由、共享和充分利用资源是开源软件的特征。安卓手机、谷歌浏览器、苹果电脑操作系统,都是在这种集体创造基础上的杰出产物。
开源软件与经济学、生物学有着显著共通之处:
- 参与者越多,越能有效对抗系统的复杂性,因此能共同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 群体智慧的平均观点,要比一个从中随机抽选出的人的观点更富有预见性(“德尔菲效应,Delphi effect”);
- 在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生态系统中,每个个体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其共生过程中能够自然建立起一种具备自我纠错能力的高效秩序。
优秀的程序员知道如何从零开始写出一个软件来;卓越的程序员则尽可能复用和改写现成的代码。在开源的语境下,人们作出承诺、相互信赖,让潜在的合作开发者相信,自己正在参与的软件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演变成更棒的产品。
开源软件的思想可被借鉴与营销推广,帮助企业产品的快速增长。基本思想是:先做出有开放价值的核心框架,然后将它散布给有动机意愿传播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开拓迭代,在此过程中强化各自利益。
开源让产品走得更快更远。Facebook在成立第三年时,为了尽快抢占国际市场,研发了一套可视化翻译框架,邀请用户将英文网站翻译成其他语种。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成为最初上线的语种,随后日语、土耳其语、中文、葡萄牙语等相继推出。早期的翻译质量被专业人士诟病“非常糟糕”,不但存在拼写错误和语法误用,还被媒体指责“利用免费劳动力”,但这丝毫不减退粉丝的翻译热情和全球化扩张的速度。相比竞争对手MySpace聘请专业外包公司完成初期翻译工作,随后再由自己雇佣的本地团队细化修改的缓慢节奏,Facebook一劳永逸的做法帮助他迅速赶超用户量已四倍于自己的竞争对手,最终占领全球。
开源让企业成为行业标杆。2014年,特斯拉公司的埃隆·马斯克宣布开放旗下全部专利,鼓励所有汽车制造商都来关注和利用特斯拉的专利技术,从而推动全球绿色汽车实业的发展。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特斯拉此举看似兵行险招,实质上为自己打开了更多合作大门,让戴姆勒、丰田这些已经涉足电动系统的传统汽车制造厂商将自己拥立为标准,也使得在全球搭建充电桩、泊车等基础设施这样庞大的成本交由全行业共同负担。
开源让新奇流芳为传奇。硅谷风投教父蒂姆·德雷珀早年在为自己投资的Hotmail想出“用一行签名引爆病毒式传播”的绝妙点子后,Hotmail以摧枯拉朽之势淘汰同类竞品,一年半收获1200万用户,最终被微软成功收购。但他并未就此将这个策略申请注册专利,取而代之的是,决定无偿将其贡献给这个世界。蒂姆在写给《增长黑客》的序言中对读者骄傲宣称,“在那之后,成百上千的公司决定采用病毒营销的方式来传播他们的产品,我们的公司Four11最先借鉴,随后被雅虎收购而成为了YahooMail。许多其他电子邮件服务也相继采用,包括谷歌邮箱、苹果邮箱等。”
我在《增长黑客》一书的营销推广过程中,也适时引入了开源的思想,确立了以下三点行动原则:
- 开放全书的撰写过程,邀请粉丝和行业专家介入成书阶段,面向公众收集精彩案例(既能产生对读者有价值的干货,也在积累潜在宣传渠道);
- 上市后,鼓励大众广泛参与对本书的评论、整理、翻译和衍生内容的制作(例如和喜马拉雅FM合作推出有声书);
- 放弃潜在的著作权和专利机会,积极拓展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可能。
《增长黑客》的热销佐证了我的这一思路。大量参与者主动加入到为这个概念站台吆喝的队列中,我几乎没有动用什么营销经费,就创造了一波又一波脉冲式的宣传声浪。
比如,书评人追逐新作,以品赏推荐来彰显自己的敏锐嗅觉和阅读品位;创业者借由分享“增长黑客”的最佳实践经验,能趁机推销一把自己的产品;投资人扩散“增长黑客”的理念,号召被投企业在资本寒冬下保持理性克制和自我造血;办会者在年终岁末获得了值得炒作卖票的新议题;孵化器靠组织线下活动吸引了客流;营销咨询机构拓展了业务增长点;招聘网站开辟了全新的职位品类;不少曾在海外从事相关岗位的精英也凭借对这一概念的熟稔,回国之后走上了令人羡艳的职业发展新路径。
我认为,致使他们愿意参与的关键是,最终能够将利益诉诸自身。众人拾柴火焰高,先把蛋糕做大再狠切一刀,各取所需这没什么不好。大多数未激起涟漪的传播,都是自high式营销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说,他们都是我的天然盟友,是不遗余力的宣传生力军,是“增长黑客”概念得以在国内迅速传播的贡献者。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第一个站出来将它写成了一本书,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借用开源软件Linux发明者Linus那句时常半开玩笑的自嘲:“我基本上是个很懒的人,别人做事,我得名誉。”——人们认为是我创造了《增长黑客》的热销,而我当然对这样的印象有着心知肚明而得体的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