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业时,需不需要陪伴?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儿童而言,特别是对刚入学的儿童而言,这无庸置疑。
从我近二十年的教育经历来看。哪些下班后,能及时回到家中,陪伴孩子作业,给孩子提供智力支持的家庭的孩子,其作业质量、工整度,学业成绩,完成作业的速度均好于那些下班后有应酬,不能按时回家,或家长很少陪伴孩子的家庭。
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如果开始没有家长的作业陪伴,并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那么他们很容易养成作业拖拉,书写缭草,或者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像,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学业的发展。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作业质量都很差,作业质量差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一定差,这互为因果。
家长的陪伴在孩子的学习、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无疑发挥着巨大的重要。我们家长的作业陪伴常常易陷入这些误区。
一、越俎代疱
一个人要越来越有能力,非得他自己不断地去面对,并慢慢地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不可,儿童也一样。
一些家长,特别是初入学的儿童的家长,在陪伴孩子作业时一遇到孩子有不理解的题目,孩子找到我们的家长。家长就马上给孩子讲解,甚至直接把题目意思清楚明白地告诉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先把题目多读几遍,再认真思考思考,然后自己再努力地自己试一试。
这样做的结果是儿童非常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他们一遇到问题与难题就容易放弃,而不是主动思考,努力尝试。长期这样下去,孩子每次的作业看是完成得很好,等级也不错,可是一遇到考试,这些孩子就很容易现出原形。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遇到困难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思索,不去启发他,教育引导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陪伴孩子作业时,多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非必要,尽量不要越俎代疱。世间所有的能力,都是自己锻炼出来的,而不是越俎代疱式的帮助出来的。
二、絮絮叨叨
有的家长,从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对孩子絮絮叨叨地念叨个不停,总是不断地提醒孩子要认真地作业,不停地催促加快作业速度,或者一看到孩子有点不专心就厉声斥责,甚至一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做完作业有一点玩耍的时间又不停地念叨他应该多看书。
在陪伴孩子作业时,长期念叨学习、作业的家长,很容易引起孩子作业时的烦躁与反感。因此,家长应减少自己的唠叨,多观察少说,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格伤害
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作业时,一遇到孩子不会的题,就质问孩子上课是否认真,搞得孩子很紧张。或者有的家长给孩子讲不懂的题时,讲了一遍两遍不懂时,就开始发火,甚至开始对他们进行人格上的伤害,骂自己的孩子傻、笨,更有甚者,动手责打孩子。
在教育陪伴中,一切令孩子战栗,惊悚的行为,都不能很好地达成教育引导。实际上,让孩子紧张、恐惧,他们的脑袋里就不会有有效的思考。这个时候,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才能达成最好的引导。
没有什么行为比说孩子傻、笨更愚蠢的了。这种人格的伤害会极度摧毁孩子的自信,阻碍潜能的发挥。试想,一个家长让孩子都相信自己傻与笨,他还有什么希望呢?
四、全程监视
一些孩子一回到家,家长就坐在孩子面前陪伴孩子,全程监控,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殊不知,越是严密监控的孩子,越没有自觉性。自觉的能力,往往是在较自由的空间下通过一定的规则建立起来的。
除非刚入学的儿童,需要一段时间的全程陪同外,家长都应该不在孩子面前,而应该在另外的房间陪同他们。当然,这得给孩子设置一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掌控,从而慢慢培养出他们时间的意识,自觉的行为。
五、过度相信
一些家长过于相信孩子,孩子回到家后,关上门自己在独立封闭的空间里作业,家长对他们做没有做,做什么,是否专注,效率怎样一点不知。
所有的儿童,都是缺乏自控力的,因为他们的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自控发育极不完善。因此,我们只需要打开他们的房门,经过时,有意无意地看上几眼,他们就不会那么的肆无忌惮。陪伴孩子作业时,打开房门的效果一定比让孩子单独呆在封闭的,不受督促的空间好。
六、本末倒置
还有的家长,孩子回到家后,不是让孩子先完成作业,而是先去上课外兴趣班,待精疲力竭之后再回到家做作业。或者一些家长回到家后,不断催促孩子赶紧完成作业,因为后边还有钢琴、舞蹈……
这是典型的学习上,以及作业陪伴的本末倒置。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是,作为学校学习的有效延伸与深化,认真作业是保证学习的根本。马马虎虎,慌慌张张容易让孩子养成浮躁的心理。
家长在孩子的作业陪伴中如能有效避免这几个误区,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学业及智力的良好发展。201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