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老公出差回来,行李箱放在客厅,由于两天后(5.3)还要出发,我问:“有没有脏衣服,得拿出来洗一下吧”
老公答:有。
下午我又说“你衣服洗了没?”
老公答:没,晚上用洗衣机洗。
我在考虑是否帮他洗,其实我内心是不想帮忙的,正好看了《接纳力》划界限,第一步:搞明白自己的领地,区分“谁有问题”“谁遇到困难”。
现在是他的衣服没洗,他要出差,他的衣服脏不脏自己心里清楚,他如果不介意穿脏衣服出门,那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我决定不帮忙,不催促,正好第二天我上班,晚上回来的比较晚,也没想着他的这个事情,今天早上老公很早就起床,自己在那收拾行李,也没有让我帮忙,也没有抱怨,一切正常进行。
心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空间,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只需尊重彼此就好了。
对成年人来讲,我们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干预对方,大到对方的工作想要参言,小到买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理发甚至什么时候刷牙都想提醒催促一下对方,好像我们不提醒他们就不会做这些事情,静下心来想一下:没有我们的提醒他们真的不会干这些事情吗?还是我们在用这种方法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呢?
如果他们真的不会干这些事情,那没遇到我们之前,他是怎么过来的呢?如果他不注意这些事情,他能在公司混到这个位置吗?
如果是比较配合的老公,你说什么他做什么,正合心意,你满意了,他省事省心了。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如果哪天你累了,不想做了,会不会他会反过来抱怨你呢?结果就是吵架,影响彼此的关系。
那我们把老公换成孩子,老公是成年人,我们尚且有这么多想要干预的地方,更何况是孩子呢,我们的干预是不是增加了更多的理由,孩子太小了、什么也不懂、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等等,不放手让孩子干,孩子什么时候能独立呢?
现在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领地的主人,他长大了呢,我们不能陪伴他们一辈子,他们注定以后是别人的老公(老婆),他们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的这种控制、干预、界限不清的养育方式势必也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影响,也会带到他们的生活中,想想孩子会重蹈覆辙就会惶惶然。
接纳孩子的节奏、尊重老公的生活方式、接纳身边的人,会让我们一身轻松、心情愉悦,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