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徐志摩写下许多激情洋溢的诗,这样的情诗足以融化任何女人冰封的心。
“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这是林徽因的回应,真的是冰火两重天,这位才女的不同凡响之处,便是她的理智和冷静。
二十四岁的徐志摩,有妻子也有孩子。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时候,他的妻子张幼仪腹中还怀有他的孩子,但是为了追求他所谓的自由爱情,徐志摩要和张幼仪离婚,甚至不惜逼张幼仪打掉腹中的孩子。后来,在张幼仪产后不久,徐志摩就迫不及待地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虽然,徐张二人的婚姻就连张幼仪自己都觉得像“西装和小脚”一样不般配,但这样的做法,多少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且不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那个年代,就是发生在今天,也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徐志摩的确是缺乏理智,并且冷酷无情的。
但是林徽因并没有跳入徐志摩的感情旋祸,年轻的她深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虽然当时她对徐志摩不能说没有感情,但是她清楚谁才是真正适合她并可以陪她一生的“真命天子”。
“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如果在‘横溢情感’‘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或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林徽因在《致沈从文》中曾这样写道,所以说,她不是没有浪漫情结的人,只是浪漫里融入更多的理智和冷静。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我们只知道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于多少是出于爱情,谁也不得而知,因为她的诗作里没有他,与她一起生活的男子只存在于她的现实生活里,而不是活在她浪漫多情的梦想之中。而那个曾经追她追得很紧的诗人却经常在她的诗歌里做客。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诗人在后来的《深夜里听到乐声》中这样写道,他似乎从始至终都在以一种他自己的方式呼唤着心中的女神林徽因。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是林徽因的回应,或者说这是她自始至终的态度。
林徽因的理智,是一种雷打不动的坚持,一如她在徐志摩的悼文中所说:“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理智与冷静,有时候更像是一种承诺,是对自己做出选择的一种忠诚度。
很多人都说,林徽因是一个情感自私的女子,从爱情到婚姻,她最爱的一直都是自己,别人都很少能进入她的思维领域,无论是谁。因此她能保证在诗人的疯狂追求下而独善其身,理智地选取自己需要的情感。
其实,女人面对感情难题的时候,只有冷静地思考问题,我们才能分辨出感情的真伪,才能看清那人、那事的本来面目,才能知晓哪些东西是我们自己的,哪些东西是我们所需要的,才不会受到迷惑,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不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与过失。有时候,一点理智,一点冷静,能帮助我们去深究事物的原理,洞察人与事的真相,不会让自己在迷茫中失去方向,更不会让自己受伤。
的确,多一点理智,多一点冷静,就可能会避免“一朝失足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的事情在我们的身上发生。冲动是魔鬼,不理智、不冷静容易犯错。一个女子,若遇事能冷静处理,泰然自若,从容应对,尤其是不会在感情上意气用事,不会在冲动中做决定,这样的女子是生活的高手,会少走很多弯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