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的女儿与男朋友分手了。
女孩在美国读博,男孩在北京工作,典型的异地恋。圣诞节假期前,男孩要求结婚,至少举办订婚仪式,让双方父母见面,确定两人关系。女孩感觉男孩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读博需要几年的时间,此时以婚姻约束彼此,总感觉没有意义,反而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内心不舒服。
不能答应男孩的请求,就意味着分手。决定分手后,女孩情绪低落,舍不得,放不下,想念着男孩的各种好。反思感情历程,感觉错在自身,男友提出结婚,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和对感情的认真,而自己坚决不同意结婚,导致了分手的结果。她越想越内疚,越想越感觉错过了这个人,就错过了爱情。
女孩的纠结,矛盾,不快,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非常认可男孩,男孩的各方面条件都令人满意。高大英俊的外形,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良好的家世,无可挑剔。但是,感情的事发乎内心,外在展示的般配并不意味着内在的琴瑟和谐,父母不是女孩,不能真切的感知到她的体会。鞋子是否适合,只有脚知道。他们看到的都是外形的美观,里面有无硌脚的沙子还需当事人试穿,感受。所以父母只能提出建议,无法替代她做决策。
选择总是痛苦的,当决定分手时,女孩想到的都是对方的好,坚持继续时,感知的可能又都是对方的不足,比如距离,比如勇气,比如不够坚定跟着自己走的态度。
生活不给我们太多的机会,选择就是这样,有得有失,能做的,就是权衡,确定那些是我们最在意的因素。没有谁能够百分之百满足你对生活的向往,只能寻求最关键的那个点或者那几个点。
校园爱情,缘于彼此爱慕的心灵吸引,走出校园,现实因素在爱情的天平上加载了不同的砝码,导致了不平衡的状态。此时,单纯的包容很难解决问题,必须面对症结所在,从根源上把矛盾化解。
男孩的心思,重在不愿接受长期分居的现实。遥在数千里之外,难以见面,时差的存在,连电话交流都有诸多不便,更关键是读博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过于漫长。要求结婚只是一个理由而已,是把矛盾,犹豫,困惑甩给女孩来面对。
也不能说女孩不够爱,或者不够勇敢。四年的时光,可能改变的因素太多了,不仅仅是学历的差异,更有选择路径的增多,是否回国将直接决定两人的未来,而这些让女孩现在做出决断实在为难。
爱就爱了,也许终将是散就散了,但要明了自己内心坚持的原则,能够容忍的极限点,再次相爱时,明明白白我的心,不再重蹈覆辙,能够幸福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