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年头的时候跟老友小卓去了一趟八卦岭,那个我们儿时称为“天堂”的地方(全是书,当然漫画书最多)。在去的路上,两旁的风景开始与过往重合,昔日记忆猛地涌现出来,如透过万花筒般在刹那间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
那儿还会有许多漫画书被摆在店门口最显眼处吗?是否仍卖着比报刊亭里还便宜的杂志?会不会在某个角落,依旧有三两个人,在最爱的书堆里翻阅着那些热血澎湃的故事。
当走近那一排排皆是卖花的摊位时,才回过神来,那宛如“天堂”一样的地方,再也不会出现了。书店的气息转而被无数花香淹没。老友道了一声“爷青结”后,便转过身去看那些花儿。说是看花,倒也是走马观花。其实内心想的是,那朵朵包裹着“天堂”的花瓣在这一瞬已然合上,企图等待它们重新绽放的一刻,却也只是妄想。
我们穿过了一个又一个花店,忽然在转角边看到了那个熟悉书店。它还在那待着,它依旧在那个拐弯口坐着。它早已摆好一本本五颜六色封面的书,等着你拿起这些书。它总是无声地看着来往的人群,好似只需要这样静静的看,就会吸引无数人过来。
进去逛了一会便想起了许多事。小学的时候常跑到这儿来买最新一期的漫画周刊,看得多了便开始试着跟朋友画连载漫画;想起老友大侠在这儿买过唐家三少的书,之后便写了几篇没有结局的玄幻小说;而小卓则是飒漫画的迷妹,这个书店曾提供很多飒漫画的衍生周边,所以她便常常来这儿寻宝。
“哎你看这个漫画周边竟然还有再卖呢!”
“啊这个我之前买了,现在还放家里收藏着呢。”
逛完之后,便继续穿过一排排花店。这会却再也找不到书的痕迹了。
我始终认为,好的漫画书带给人的绝不只是欢声笑语、休闲娱乐,它还无形中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而这思考,将会在某一个日常片段中指引着你去行走。
我与漫画书之间,相互述说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它依旧待着那儿,守护着我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个地方,留下了过往的踪迹。
(二)
似乎是从初一开始,便慢慢读起了文学作品。(小学看漫画比较多)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张晓风的《岁月在,我在》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这几部算是自己踏入散文领域的启蒙书,一入散文深似海,从此漫画是路人(笑)。
高中时期看的作品更是以散文体裁为主了。诸如余秋雨、汪曾祺、林清玄和季羡林等先生们的散文集,都一一翻阅过。或许是因为高中备考期间,题海的翻腾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才想抱着求放松的态度去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竟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让人流连忘返。
上了大学后,《文学理论》这门专业课程更是要求我们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深知自己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匮乏了,便常去图书馆里大补特补。每次一钻进文学书库时,就不禁暗自高兴:“有这么多书等着去看,太幸福啦”,油然而生的满足感便这样溢出来了。
大一下学期期末周的时候,复习累了便拿起课外书来读。还记得读的是鲁迅的《野草集》。打开内页时,不经意愣了一会。我看到那张借阅记录表,最早的记录是1989年11月。在那一瞬,内心十分激动,那种情绪一时难以形容。或许是真切意识到了不止我一人借了这本书,还有人也看过这本书,我们的兴趣相投。我来之前,已有无数人翻阅,这借阅记录留下的,便是他们翻阅过的烙印。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我与文学作品之间,常促膝而谈。我和书中人一同感受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愁。我并非是单一的,我与书融为一体。书即是我,我即是书。
(三)
我常对自己说,看书也讲究个缘分。
有些书,时候到了,便自然而然地拿起它来翻阅。不然则擦肩而过,看也不看一眼。
有些书,时候到了,或许会在无意中渡你一把,让你大胆地往前走。
你与书之间,有什么奇妙的缘分或者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