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本文是19岁的进士苏辙给时任枢密使(太尉,掌管军权,次于宰相)韩琦的一封求见信。
文章开篇就点明自己的喜好,好为文善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文者气之形”,意思是文章是人的气(才华、个性)的外在表现。继而阐述“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道理,说明不能单纯学习技巧而提升文章水平,却可以通过养气来完善人格,进而写好文章。再通俗一点就是作文重在做人,修养提升了,文章自然能写好。紧接着举两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孟子善养浩然之气,故其文宽厚宏博;太史公遍行名山大川,广泛交游,故其文疏放跌宕。说明文气一体,文乃个性才华气质的外现。
其实,最早论及文气之说的应该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我们看到的一篇篇文章,背后都有鲜活的人在支撑,每个人的“气”不同,文章自然千差万别。而且,这是不可教、不可学的。而苏辙这里却告诉我们,通过养气是可以提升修养,进而提升文章品质的。
随后苏辙提及他拜访太尉的目的:交游者邻里乡党见识有限,诸子之书论述陈旧,想走出家乡,走出过去寻求新的突破,丰厚提升其“气”,终见名山大川古都宫殿,而思古圣先贤,叹河山壮美;见欧阳修之秀伟,听其宏辩而思国之重臣太尉的风采。
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少年立大志,志当存高远。夫子早已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苏辙在这里极言自己已尽天下大观,只求见到太尉一面,“闻一言以自壮”,直抒胸臆表达景仰和渴慕之情,希求能在文章研习和从政方面给予指导。
这一篇求见信我们可以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对比着读,同为求见拜谒之文,都写得洋洋洒洒,言辞恳切。差别在于,苏辙以进士的身份与韩琦探讨文气之说,进而自然引出希望得到指点的请求,用语上显得自信沉着;而李白却作为一介布衣,幻想凭借才华开辟一条捷径,得到赏识,言辞上自然谦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