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
继续昨天的话题。上初中的时候我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一个。初从乡下到城里上学,感觉一切都不适应。吃喝拉撒睡就别说了,光是说话就不自然。他们说的也不是普通话,而是当地的土话,我说话就更土了,可是他们老是嘲笑我不会说话,具体的说是嘲笑我不会说他们的话。不是我不会说,而是我觉得他们的话太难听了,甚至有点不伦不类,而我说的才是天下最正宗的我们乡下话。现在想想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一开始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没有过多久,我发现我和那个环境还有那些人有些格格不入。首先,他们学的东西我都不懂,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好多事情听都没有听说过。包括书本上的许多知识。另外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不好,我找不到真正的朋友。他们太较真,太小气,太精明,不像我这个土老帽天天冒傻气。
在学习上,尤其是英语,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第一个学期考了18分,第二个学期28分,以后的不记得了,反正没有考及格过,直到初三,我一直认为只有24个拉丁字母,估计是和24节气搞混了。再有是数学,初中开始学几何,很奇怪,我一点都搞不明白,那些点了、线了、面了,天天混在一起有什么用处,交叉、平行、垂直,乱七八糟的胡搞。角1、角2、角3、角4,为什么有那么多角?那个时候脑子里天天还是想着周末回家跳河多模几条小鱼实在、舒坦。
他们还欺负我。那个时候我胆小、自卑。我觉得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他们给我起外号,还拿我吃饭用的碗羞辱我。那个时候真是没有勇气啊,他们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跑,心想如果有一天他们去乡下,我非得把他们一个个的都弄到河里溺死不可。当然,这也只是当时的想法。不过,现在想起那个时候受过委屈还有点牙根痒痒。后来学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个词语,觉得甚合我意,我什么时候有机会拿回“牙”和“眼”?后来又学到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肚量太小了?仔细琢磨不是这回事,你想啊一个10-13岁正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小男生,在当时受到那么多的委屈,而又无人诉说,是多么的悲惨啊。
那个时候我是那么的懦弱,那么的胆怯,在那么一个孤单无助,可怕难捱的阶段,怎么做才能熬过来啊?那个时候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我会记一辈子的。到现在我真的还清晰的记得他们的嘴脸和模样。很多时候幻想着有一天我回去当县长,首先拿他们几个开刀祭旗。再后来,我又学到一个成语叫“以德报怨”,心里很不舒服,翻书一查是孔老夫子说过的话。老人家当时是糊涂了吧,所以才说出这种话?翻书继续查,原来完整的句子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嗯,这句才像孔子说的话,听说“以德报怨”是后来的编书人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拿来欺骗小朋友的。这个人一定是长着一副奴才相的无耻之徒,就像现在有些人要拿这个成语来要求我们对日本那样。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我很受用。这是中国人说的,相比起圣经上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再次证明了中国人还是比较仁慈和含蓄的。但愿仁慈的上帝给我还“牙”和“眼”的机会。
书归正传。到城里上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书上的东西学不会,我就踅摸其他的。我学会了看人,看谁好谁坏。我当时看准了的“坏人”,现在依旧是“坏人”,直到现在也没多大出息,在那个小县城里还是个小混混。
书上的东西没意思,我就学会了看报纸、杂志。况且进城没多久我就学会了“穿袜子”,懂得了“卫门”的正确含义。依我这种“聪明劲儿”,我开始订阅报纸、杂质,从这上面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一点是让我感到最欣慰的。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书和报纸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变了。我变得比他们懂得的道理多了,比他们知道的新鲜事物多了,他们在我眼里俨然成了真的得土老帽了。我开始对他们不屑一顾了。这个时期我学到的都是基于常识一类的知识,我认为正是这些使我受益匪浅。我这个时期的这一选择拯救了我。它把我拉出了“自卑、懦弱和无知”的泥潭。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真的很喜欢这句话。所以,我初中同学让我怀念的人很少。那个时期的人和事让我值得留恋的也很少。除了几个印象不错的同学和几个对我好的老师,其他人,其他事,包括学校、校长都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
我觉得我那个时候受委屈了。真的。这里有的不只是三重门,也许比这个更多。
今天到此为止,下次再记。
(此文为前几年所写,戾气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