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12月27号就听了郑益民的《班主任的那些事儿》,现在到了2018年,我才把它写下来,但是没有完成记录,总感觉心里面缺少了什么的样子,或许记录的习惯在慢慢地养成吧。
刚开始看到这标题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看,不然对不起自己当了两年的班主任。做过班主任的人都知道,班主任的事儿特别多,特别的繁琐。班主任的角色转换也特别多,警察,保姆,医生,父母等,可是当时我们读大学那会儿,总以为读师范专业就是当老师,就是上课,改作业等就可以了,可是理想总是很完美,现实总是很残酷。
经过两年的实战,自己也成长不少,从连打架都不会处理到现在的班级的好纪律。从中有很多故事——
故事一:警察角色。四年级那时候,班上的男同学经常会打架,闹矛盾,但是他们有一个最要命的特点,就是死也不承认。这是我作为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于是警察角色就出来了,开始审问经过,再三逼问,最后犯错误的孩子还是逃不过我的法眼。于是我就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比如,没有人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有大错,有小错,如果小错不改就会成大错,到时候想改都会后悔莫及了。敢于承认错误是好事,把它改正过来就可以了,因为成长的过程,难免会走不少弯路。
故事二:医生角色。因为最近发烧的人特别多,学校要求排查各班的发烧感冒人数。于是我拿着探温针,帮感觉不舒服的同学量体温,最后确实有两位女同学是发烧了。在这里,让我感觉我是一名医生。
故事三:父母角色。就从刚才说的那件事说起,发烧的两位女同学,有一位女同学的家长已经送去医院进行治疗了。但是有一位女同学的家长不在家,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试过一次,当时也是我带她去医院。还记得这位同学还把我写进了她的作文本里,就是这个学期写的关于相互关爱的事。原来她记住了我对她的好。在这里,让我感觉我是一名拥有着几十个孩子的母亲。
当班主任总感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其实也是操心不完的事,就像郑益民教授所说的,有事发生的地方,才是教育开始的时候。于是我开始放平心态,既然事情发生了,就要想办法解决。遇到事,不怕事儿,对孩子们退避三舍,约法三章,事不过三。
发现事儿,找出问题关键,和学生进行沟通,教育。
制定好班级管理制度。
学生能做的事,交给学生做,学生不能做的事也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成长。
能成事儿: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坚持,学习,尝试,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