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阵子,无意间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成功就像坐公交车,有的人开私家车,他就比我快,有的人插队,也会比我先到达目的地。但我始终相信公交车虽然慢,但总会载着我到我想去的地方。
这是大器晚成的香港演员吴镇宇曾经说过的一段走心的话。
当吴镇宇从第11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1982年)毕业后,当年同期毕业的其他男艺人如梁朝伟、周星驰、李子雄、欧阳震华等人已开始崭露头角。他刚开始却只能跑龙套,三年后才接到一些饰演反派角色的剧集,他如获至宝般卖力出演,如《生命之旅》中的杜朗贤,《盖世豪侠》中的段玉楼。直到1990年初才有了转型,出演电视剧《灰网》中的一个重情重义,为情义而死的男二号程浩。此后他逐步从反派角色的定型里翻了身。
1992年,吴镇宇彻底投身电影圈。但是他的这个转身也不是华丽丽的,早期,他依然摆脱不了小角色的命运。当其他同期同学早已名声大振,为人熟知时,他还在小角色和配角里艰难挣扎,直到2001年在第七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颁奖礼上才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2014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在电影《京城81号》中分饰两角,内地总票房超过4亿,一举夺下国内惊悚片票房冠军。同年,吴镇宇携子参加了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2》,节目开播后,吴镇宇一直占据“人气爸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多年来辗转于小角色的沉淀和积累,他终于大器晚成了。尽管来的有些晚,可是载他的那辆公交车不也来了吗?不也一样到达目的地了吗?
从看到那句话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忘记过。每当感觉有过不去的坎儿时,我就会想起这段话,它一次次地带我拨开那些阴霾,走出那些迷雾重重。
记得大三那年考一门经济学的课,考前自我感觉良好,尽管不知哪个门路广的同学据说弄来了几道考试题,我觉得不太靠谱就没跟别的同学要过来看。考完从考场出来后,大家纷纷议论考得正是那几道题,我跟她们一对答案发现自己都是错的。沮丧的连食堂都没去。心想从大一到大二每年拿奖学金的惯例就这样在自己的自命不凡中成为泡影了,考试成绩出来前一直在自以为挂科的泥潭里难以自拔,其他高分的科目也因为这一科要功亏一篑了。
强烈的挫败感挥之不去。
是吴镇宇的那段话安慰着失落的自己。尽管别人事先得到了部分考题,尽管有的同学天生掌握一套考试方法,所以她们都能轻松通过考试。我虽然这两项都没有,可也会通过的。
不知道是心态变了一切都不那么糟糕了,还是老天有眼,那门课虽然考的不好,但终是没挂,不曾想到的是大三那年竟然得了一等奖学金。
曾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自己的求职经历,坎坷的让人不忍回想。那时,身边的同学很多工作都有着落了,特别是宿舍里的六个人,除了我,她们都通过家里托关系找到了铁饭碗,有的去了银行,有的去了邮政,有的去了航空公司,有的去了著名的普华永道,有的去了保税局。而我,一个村里娃,父母除了担心外什么忙都帮不上,没有背景也没有人脉,只好自己一个人在就业市场里横冲直撞,东一头西一头的不知道碰了多少次壁,最终才得以确定了方向。
曾几何时,那些难以下咽的无助在多少个午夜梦回里让人辗转反侧。怎么同学的家里都有关系,就自己这么无依无靠?同样的坐在教室里,同样的学着高数C语言,为什么结局却大相径庭。人的痛苦就是这么来的,一个叫落差的东西。和别人之间的落差,和自己的期望之间的落差。可是瀑布因了落差才荡气回肠,人有了落差也才会奋起直追。
这些时候,又是吴镇宇的话鼓舞了我,自己不就是那个等公交车的人吗?别的同学早已坐上了私家车拿着别人艳羡的工资,有的插了队也会比我先完成预定的目标,我虽然走了弯路,慢一些,可那也是一笔财富啊,我终于还是坐上了那趟公交车。
工作后,有的同事擅长约访就挣得比我多,可我擅长写作啊,采访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笔下功夫吗?我一直觉得能长久走下去的还得靠写,不断地写出好文章才是捷径。
我还是用那段话给自己打气。后来那个同事生孩子后做了微商,每天在朋友圈不断地刷屏。我不是在此有意贬低别人,我只想人各有志,自己认定的路就要认真去走,哪怕路上有人超车,有人托关系插队,也不要浮躁,自己的路别人替你走不了,要非常努力但是告诫自己不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