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好的教育不是传授,是“遇见”,是想让孩子看见什么,是用什么来调集他们的注意力。
无论何时,作为一个育人者“教育——课堂”始终都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话题。带着逐梦追风的迫切之情,两天的邓州之行,陈大伟教授的——《理想课堂远景与有效课堂实践》盘旋脑海久久不散。
理想课堂的远景: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对教学内容做有价值的选择和改造,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想的课堂需要学生、老师的身心在场,真正的参与、真正的互动、真正的容纳。课堂上,教师有丰富的生命能量、蓬勃的生命状态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条件。理想的课堂,是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场所,要有真正的参与在其中。从教学走向学教,是课堂的一个重要变革。只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的参与,才能体现课堂是学生成长舞台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价值取向:人本取向、过程取向。
幸福是一种能力。如何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学生拥有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这就要从我们的课堂变革入手。这就引起“教什么”与“为什么教”的思考。“教什么”属于课程意识,“怎样教”属于教学意识。学生需要的是引领,需要的是方向,需要的是方法,然后由他们自己摸索折腾出来一条模糊的路来。我们教师的责任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如何指导学生清扫,怎样让这条“道路”渐渐地清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要让这样一个传授的过程自然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幕后做大量的工作。我们要对教材对学生逐一进行解读。要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备教材的前后联系,备教材的纵向横向与生活的接轨……这样才能很好的预设课堂的生成,面对学生课堂生成才能更好的应对恰到好处的点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乐趣。而有效的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需要依靠教师的影响力和魅力。师爱是获得影响力的前提,师能是赢取影响力的保障,师表直接产生教育影响力。印象最深的就是陈老师提到的“两次微笑”的力量。虽然那位老师深情的两次微笑是朝向学生身后站着的女朋友,却让毫不知情的学生汲取了莫大的学习动力。楞是完成了从一个“学渣”到一个“学霸”的转变。事件转折有点儿戏曲性的跌宕,让那位学生却经历一次涅槃般的重生,可见教师带给学生的力量有多无限。这个事例不仅仅是一笑而过,它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浪花荡起的涟漪挥却不散。静下来,反思过往,几多遗憾几多羞惭,如果能重来,也许……往前看,眼前一亮,内心有一个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