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第六天,突然有点坚持不下写随笔的想法。
今天外出办事,在路上听了《肖申克的救赎》的共读音频。实在是没找到什么特别想听的书,才选了这个音频。一边听一边想,这样的共读音频对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
也许为让像我这样不喜欢看经典的人可以对这些经典书籍有个大概了解;也许是为了那些对书有点兴趣,但总看不下书的人提供另一种阅读渠道;也许是为了让不善总结重点的人直接了解书中的观点。
以上情况确实对我们有挺大的帮助。不用停下脚步,不用停下手中的家务事。可以一边听一边走,一边听一边做着家务。既能利用时候,又完成了个人阅读的需要。
不过,也会想到,其实这样的共读音频,里面提取的信息是否只是朗读者个人的观点?会不会,其实我们自己去看书时会得到或看到不一样的思想与视角?
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可能因为思想层面或职业原因,看事物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像最近大热的"旅行青蛙"。
理财大V眼中看到这款游戏其实透露着价值投资的理念。
生活导师用青蛙解读父母对子女外出的心情。
职场导师看到的是我们在职场中为工作和晋升需要做的准备……
突然想起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从哪听到“二手知识”这个名词。
具体的定义与解释忘记了。大概就是别人把书或某知识点经过解读后再输出给其他人。这是一种不纯粹的知识。像二手烟一样其实是有危害的。
刚开始,我也很赞同这种说法。所以看到一些拆书、共读之类的活动或音频,我从不理会也不接受。
可是,慢慢的,想法有点改变了。别人拆书,其实我可以学习他们是怎么拆书的。别人提取的重点或提出的观点,其实也只是他与作者之间经过思想交流得出的。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并没有要必需接受它,也不能因为听过人家的观点后就把他的观点强制附加在某本书上。
想法改变后,对拆书共读不在排斥了。我与朗读者或文章的作者只是在做思想的交流,而他对这本书的想法与看法,是在他与作者通过书交流得出的。
公号里还有很多共读,当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那就学习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