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咏山泉》储光羲(唐)
这首《咏山泉》文字优美,声色相和,引人入胜,读来倍感清凉,不觉入得画中来。
初读此诗,我眼前浮现出一个画面:幽幽山谷间,树木葱茏,清风徐来,凉爽宜人。行至茂林深处,只见一条清清的溪流顺着山涧蹁跹而下,其声淙淙,其形袅袅,玉带蜿蜒,清亮澄澈。
溯溪而上,当有佳景。踽踽而行,风光无限,从林间疏落的叶片处洒下碎碎的浅浅阳光,那光点映照于溪水中,晶莹剔透,流光四溢,正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瞧,那溪中的鹅卵石煞是可爱,忍不住脱下鞋赤足下水,拾一枚于手中玩耍。悠然驻足间,侧耳聆听,叮咚的泉水在山谷间回荡,穿梭于青石间,不时有水花飞溅,如精灵般俏皮地嬉戏着。氤氲的空气中结起了一层朦胧的薄纱,细如蝉翼,似雨非雨,似雾非雾。这泉鸣鸟唱,暗香疏影,灵明空寂,只有禅的回响,何来尘世的叨扰?
不觉来到一处平地,见泉一口,汩汩而流,正是溪之源头。泉水涌动不休,而池水始终如平镜般波纹不生,亦如处子般淡定自如。
嘘,这山水互依,相映成趣,扶疏暗影,清流脆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清。禅意胜境,诗意涌动。
无欲品自高,无染气自傲。这怡然自乐的清泉,盈满自流,疏而不堵,不迎不拒,顺势而下;既不骄奢自满,亦不顾影自怜;无意于彰显自己,也不凌驾于万物之上;独具清气,谦卑默默,恬淡虚无,从容笃定,无惊无惧。
它,莫不是得道的高人——凝然内视,远离尘嚣,世事洞然,涅槃寂静。
阵阵天籁,无非般若,声声泉鸣,唤子来归。你是否沉浸于这美妙佳境而忘了自己?
君不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被诗的文字相所迷,则犹如身在此山,不能观山全貌,也就无法跳出自我视角的束缚。
我明白,我眼中的此泉此景亦只是我的感知,我的视角是基于我所处的意识维度,它仅仅是多棱镜所反射出的一个光点。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视角,每个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下论断。而真正的诗外之意,谁又能说它只有固定的意涵呢?
心的高度决定了视角的高度,低维度的视角始终无法理解高维度的视角。这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我们基于自己所见对他人引起猜测怀疑,甚至怨恨嫉妒,这是真的出于全局视角还是自心的影现?答案不言自明。以前不明白“烦恼是自己找的”,现在才知,痛苦的真相源于自己的视角高低。
纷繁的世间,你我相遇;茶余饭后,偶然一瞥。这一瞥,你眼中窥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