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回了趟母校,想起知乎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是不是去看望老师的,大多不是他们曾经口中的‘好学生’?”。
“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并不是从前的师徒关系了。从前弟子管老师叫师父,亦师亦父,是一辈子的事情,师父管吃管住管衣钵传承管教做人,现在关系淡了,老师们也想得开,一届一届的学生教了就是送走了,尽心尽力地教好,也没希望你们能多感恩,更不用说几年之后回来看望老师了。”
我高中生物老师,也是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晚自习跟我喝茶聊天的时候,这么告诉我。
师恩
其实啊,真的,回去看望老师的,往往是当年闹事的孩子,教出个清华北大的,甚至都有过拒绝参加谢师宴的。
我承认,我对我小学初中老师都是这样。并非不感恩,只是他们对学生的好,对一些学生比对其他学生好,大多是出于那些学生本身的优秀属性。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每个老师的梦想。但在应试教育下,背负着教学压力的老师们,更愿意教授原本就优秀的学生,但这种优待,其实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基本上等同于表了个态。而如果是曾经落后的孩子,他们对一点点支持和引导,甚至脱胎换骨,都是相当感激的。
特别是高中,高中优秀班级的老师,真的很势力。我曾经是从底层爬上去的,对于老师的态度变化看得太多。
立德树人
我至今都感激,带我走过高三的那群老师。我自己也算是为学校争过光的学生,但到今天仍然时不时惦记起那几个老师。如果自己实在没时间回去,也会买了东西让同学帮忙带回去。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应试教育啊。他们教我们做人,带我们回家吃饭,会拿一节课出来供我们打雪仗,为我们的一点点不适在教师大会上整治作风。
我的班主任,也是化学老师,连续一年,每周给我们按计划做着最高专业标准的人生规划;
我的语文老师,带我两年,每天都会给我们补餐热点时评,读着圣贤书不忘天下事;
我的数学老师,能一眼看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教我们什么叫做大智若愚;
我的英语老师,在课上告诉我们同性恋并不可耻,她说我们要的是包容平和;
我的物理老师,说人生的机会在于敢于出丑,要感谢每一次惨不忍睹的跌倒重来;
我的生物老师,告诉我们上课不能全听,他看不起听得一字不落的学生,他无数次跟我在晚自习喝茶聊人生,说我的不安。
另类班级
他们还做过很多很多的事情。
我们班是全校最“懒散”的班级,高考前20天还组织出去玩;
我们班是全校最“优秀”的班级,就算平行的顶尖班级有三个,我们从开始到最后都占大头;
我们班是全校最有着青春的样子的班级,我们悄悄给老师做礼物,我们用诗歌在黑板上布置作业,我们自习课打牌,我们上课下象棋,我们班有最多的情侣……
只因为,我们的老师,站在高考门前,回头告诉我们,“高考就是一道坎,迈过去了就过去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多少年后,你早就忘了自己跌倒在哪个题上,甚至都不记得高考的分数,但你一定会怀念,这段奋斗的日子。这就是你们的青春。”
他们用他们自己告诉我们,这世上路有千万条,做人该有些担当。
我们回想起来,很难说,这么多年读书生涯,家里把我们交给学校,谁又真正教了我们做人?
我很幸运,遇到了他们,他们从来不避讳政治的敏感,从来不局限于世界美好还是人心险恶,他们只是平淡地告诉我们,做人啊,心里得清醒,还得多少有点坚持。
这就是,我们班的孩子,每逢节假日,都会回去看看他们的原因。
感恩
老师教学,是职责本分;学生感恩,是本性纯良。
我母亲就是初中老师。从前班上的孩子,至今都很感激她。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题目背后的话。
教育和教学是有区别的。
并非学生无情,世人皆多情。不过是你予我多少,我心里就有多少分量罢了。
在此感谢曾经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对我的高中老师行三叩首之礼。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上次听说曾经带过我的一个老师退休了,哭的不能自已——仿佛曾经的岁月突然黯淡了。
当时什么也顾不得,就冲回学校。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回忆,不是想起了,就还能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