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与其说是一本散文书,倒不如说是一本自传。作者以自身的生活作为感知,去回忆,分析。似有喷薄欲出的情感,但他克制,冷静。
全书首篇《皮囊》是描述作者的阿太。我想,之所放在全书的开头,之所以用皮囊来命名这本书,是因为坚强冷静的阿太,给予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及生活启蒙,塑造了“我”坚强隐忍的性格,坚毅的品性是“我”一步步走向今天的基础。同时,回过头看,作者在书中一步步冷眼剖析,一次次艰难的回忆,最终又回归到阿太持有的人生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读到前两页便被阿太的性格所吸引。她抓起没割中动脉的鸡,狠狠往地上一摔,说,“这不结了——别让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年幼的我问阿太为什么外婆的葬礼上她一声没哭,她竟轻微舒展开笑意,“因为我很舍得”;她把舅公扔在水里学游泳,差点溺死,却狠狠的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我在想,什么样的开悟才能拥有这样冷静的豁达。这干瘪苍老的皮囊下,是一颗怎样自在的灵魂啊。
前几章关于家庭生活的描写是作者最用力用心的部分。这样自我解剖式的描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黑狗达一点点剔开那些掩埋在内心深处,深入骨血的爱与痛,这其中伴随着多少揪心的复杂思绪,我们作为旁观者是远不能体会的。但是这种赤裸裸的真实,最能引起情感上共鸣。因为亲情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深沉最浓稠的情感,因为爱恨嗔痴是每个平凡人共有的欲求,所以总有那么一些地方可以触碰到人心底里。如书中结尾引用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母亲在家庭不堪重负父亲重病的境况下却固执的花重金盖房、父亲死后她不听我的的劝阻执意找神婆去寻父亲的灵魂。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这房子,是母亲为了完成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体面。这些看起来徒劳的神灵之事,是母亲对父亲割不断的牵挂。母亲看起来固执甚至是愚昧的,但是母亲有着惊人的坚强,她默默承担着这个家庭一切的苦,——贫穷、病痛,从不抱怨。一个坚强的女人,赋予一个家庭的力量,是不可言说的。这样的行为和品性是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爱。时至今日我越发明白,女人的温柔和坚强是可以并存的,她们拥有最脆弱敏感的心,同时也是最坚韧无比的心。
书中各个人物看起来没有什么共通的联系,但仔细辨别便能发现其中微妙的,也是必然的联系:被误解被排挤的张美丽希望得到小镇上人们的尊重,求而不得,最终痛苦的死去;两个阿小一直追求过光鲜亮丽的生活,时移世易,穷困潦倒的过活着;天才文展拥有这同龄人远达不到的见识,然而他过度追求结果,在他最不屑的平凡中愤懑的生活;天真的厚朴以他的特立独行追求着他所谓的自由,可惜他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离这个世界的真实太远,死去对他也许是一种解脱;他们的行为表现虽然不同,但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活的体面,为了让别人看的到自己,为了一身皮囊所累,使灵魂不得安定。
家境的贫穷让黑狗达早早尝到人生的凄苦,他知道自己该要什么,该做什么。从不允许自己有过多的欲望,他扎根于最平实的土壤当中,一步一步务实、谦卑。父亲的病,更让他确立赚钱养家为治病的目标、责任。他把这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他永远处于紧绷的生活状态,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甚至会拒绝一些朋友关心,也不主动联系他们。这或许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是恐惧的,害怕放松会让自己质疑这条坚定而必需的道路。
直到父亲离去,“我”如梦初醒般开始思考这个“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这么多年给自己定义的自认为崇高的目标和责任是不是虚妄的追求?这是他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生活,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黑狗达始终艰辛勤勉的走在自己的路上,他看透了这么多为皮囊所累的人,可到底他也是为自己的皮囊辛苦着。我想,处理好灵魂与皮囊的关系,把握好生活的“度”,看惯得失,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修行。当然这不是此书的唯一结论,其中的人生百态和个中滋味,得每个人自己去体会。我想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by欢喜
201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