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瑋儿 图/网络
这一篇是要回顾一下我自己的职场“分手史”。因为身边常有朋友抱怨早就厌倦了手里这份工作,要不是为了几个RMB……那么,面对这个多年来供养你家小但却食之无味的饭碗,究竟该不该狠心砸掉呢?希望下面的真实记录多少能给正犹豫不决的你带去一些启示。
必须承认总有一些分手是被迫的,记忆犹新N年前作为独立顾问的我风尘仆仆赴京多次帮一家大名鼎鼎的外企作销售课程开发并完美收官。然而,当时还意气风发要在危难之际为公司和团队继续打拼的一帮内部讲师团队成员,在我做完这个项目半年不到的时间里纷纷与服务多年的单位say goodbye。起因并非另谋高就,而是全球性的裁员波及中国。现在说出来已无妨,这家公司这个团队叫摩托罗拉手机事业部,你懂的!
看着年轻精英们在社交平台上含笑带泪地互道珍重,坚强而悲壮地与曾经一起抱团奋战的同事相拥而别,我作为旁观者心中也不免唏嘘:“组织不可靠”啊,尽管在各种年会、半年会、Team-building里leader们都曾为了不断激发员工的高业绩而振臂高呼,然并卵?
谁也逃不过市场变化的大潮引发的“树倒猢狲散”。这些年看多了名企的“关停并转”,小编也接过一些公司老员工被辞退后的心理援助,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如沸水中的青蛙,从不知外面的世界其实更精彩。
我只想说:It's necessary to change before it is necessary,不要等到“被分手”那一天。
人生自古多别离,有些别离是无奈的,也有些别离是自找的。比如我自己,就属于后者,在私在公好像都如斯。十几年的职场生涯,我居然前后换过七个单位,缘分长的四五年,缘分短的个把月,但每一次分手都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为此偶感愤懑,怎么从来就没遇上layoff的“好事儿”也让我发笔意外之财?)
或许大部分正统的HR不喜欢履历如此jumpy的候选人,但二、三十岁的我深知有一天自己将杀入“高大上”的咨询业,只有丰富的行业和岗位经历才是最值钱的砝码,当然,顺便为自己“喜新厌旧”的本性来个合理化。
说到底:没什么比知道自己要什么更重要,它会让你在单位时间获得最大的产出。
所以不是我“花心”,而是我学会了用一两年时间就“赚到”别人需要三到五年的累积,学到了,自然就要义无反顾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第一次辞职是离开学校离开三尺讲台,我用24页的手写信换来当时的领导也是我中学时的师长那句“在外面不开心了就回来”,站在校长办公室,鼻子一阵阵发酸;过了两年去看望退休前的老领导,他还拉开抽屉不无深情地说道“你看你的信我藏到现在”。(详见另一篇《离开教师岗位,是我蓄谋已久》)
那一次分手启开了我在500强跨国公司完全不一样的职业生涯,给我带来加速度的学习和成长,虽然至今怀念我的第一份工作并和那时的同事保持着我最长久的友谊,但也不得不承认那个决定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有一种分手,并不妨碍继续相爱。
可以让你获得职业发展的企业不少,但可以让你投入感情的单位不多。离开事业单位的我从此不敢再对“感情留人”这件事报持任何幻想,怎知老天眷顾,居然还让我碰到一家事业与情意占全的,以至于后来当我再次选择分手时,又留下一篇长长情书作为最后的告白。
难以置信,自己可以对一个雇主生出仿佛初恋的情怀,那一纸辞呈犹如慧剑斩情丝般令人愁肠百结。在那里,我遇到了最好的团队和老板,也成为我终身学习的财富。虽然他曾向我再次抛过橄榄枝,我还是秉承着“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信念,尽管前路荆棘丛生,毅然决然独自上路。
每一次分手都是我自愿的,也是至今想来绝无后悔的,尤其是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最后一次的分手决定,抛下了CBD的光环,抛下了可以说是令多数人羡艳无比的光鲜与高薪。那一天,从陆家嘴的某个玻璃幕墙走出来,回望身后矗立的那一栋栋漂亮的银行大楼,我在心中说:“别了,我的白领生涯;别了,朝九晚五!”,一种从未有过的释然。
这是我至今认为最酣畅也是最正确的一次分手。我知道,从此我将走向我梦寐以求的自由,它不再遥不可及,不再只是躺在梦里,而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此后的几年,总有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来“采访”我分手后的感受,大多是为了探知自己和某种生活状态“决裂”的可能性。我想说,别人是别人,你是你。就像你所经历的每一段恋情,虽然白天心生厌倦甚至痛苦但夜晚依旧辗转不能割舍,那就只能说明对方还有值得你继续相处下去的理由。如果是这样,在一起一天就善待彼此一天,因为有一天等你回望所来径,一切都将只存美好、毫无怨尤。而若确已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依我之见倒不如痛快一别。
人生很短,早点奔赴下一个旅程,才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哪怕是错,换条路走永远不迟,至少你试过。
上天从来不会辜负谁,因为每次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功课,难道你愿意十几年只做同一份作业?我们不怕做错决定,怕只怕在moji(突然想不起这两个字肿么写)中虚度光阴。
自由的日子里,只要我在工作着,我知道依然会有分手,这些年当中也着实发生过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只是不再像雇佣关系那样需要办理繁琐的交接和离职手续,而更像是心理契约,心里的联结断了关系也就自然疏了。如果需要如果必要,我希望自己依然如每一次过往那么决绝,因为我很清楚:
我正在越来越真实地靠近自己、靠近内心,靠近那个本来的我,也靠近自己最亲密的人。
只要分手是朝着这个方向而去,就算会有暂时的遗憾,也决不带半点惋惜。
就像最近这几个月,我选择了拒绝一切熟悉领域的工作,全然地放空自己。我坚信:God closed a door and will open another window for me. 只是,我不会等着他老人家关门,我自己会先关上。因为我清醒地知道:
Learning never happens in the comfort zone.
为了尝试新东西,我从来是个“狠角色”,断了自己的后路,才能开拓出新路。
读到这里,本文中心思想明确——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人如是,工作亦如是。
-END-
作者爱瑋儿,心理咨询师,私人成长教练,管理咨询顾问,一个治愈系女子,坚持原创、坚持走心、坚持好看。
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到五百强中国区高管,随后砸掉外资银行饭碗,以自由讲师和顾问身份背包行走近30个省市。
而今居家安心撩拨文字,拈拈花,惹惹草,陪陪爱人,看看世界,偶接个案。喜欢我的文,何不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