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新精英生涯总裁,美国生涯教练国际认证CBCC中国首席导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
国内不超过10个同时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高级职业指导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与企业教练4个认证的生涯发展专家,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职业规划界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古典从巴菲特先投资后买房的故事讲起,为你深入分析一个人在思想、事业和个人生活这3个层面可能存在哪些局限,如何才能打破这些局限,走向更加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01
心智模式的局限
作者认为我们人生的局限在于我们思维里的墙,也就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局限。拥有更完善的心智模式,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21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在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年以后,蚁族小飞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那房子怎么办?
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就攒下来十多万。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二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二。
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一个两室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是破,晚上都能听到天花板上的老鼠在开派对。
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飞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
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等他32岁的时候,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
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但小飞也不准备用这笔钱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到了他87岁的时候,也就是2017年,他的净资产达到了73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股神巴菲特。如果当年他的妻子苏珊选的是买房子,如果巴菲特选择投资一套房子,而不是投资他自己,可能他这一生都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成就。
即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10年的发展时间才能一飞冲天。从我们普通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套房子可以消灭一个梦想,消灭一个巴菲特。
因此作者说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真正限制我们的不是现实世界中触摸到的墙,而是思维里看不见的墙,也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而决定我们如何去行动的一套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
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已经开了3个小时,他有点昏昏欲睡。就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伸出头来,伸手指了一指,对他大喊了一声:“猪!”“呜”的一声,两车擦肩而过。
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马上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你他妈的才是猪!你们全家才是猪!”他得意地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猪!他刹车不及掉沟里去了。
对面的司机只是告诉他前面有猪,但是带着固定思维定式的司机以为这是一句侮辱的话。
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司机脑子里运转着自己内心的程序,所以当他接收到“猪”这个信息的时候,这个程序迅速地构建出来一个“对面司机骂我是猪”的世界。
于是司机迅速反应“你他妈的才是猪!”这让他失去了躲开危机的机会,其实别人的意思是“小心前面的猪”!
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因为这个司机有过被骂的经验,又或者是在他的词汇库中,“猪”就是和骂人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
人和人智商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现在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是一位美国的数学家,他的智商达到了250-300,但是也只有正常人的两倍多一点。
可是人和人在能力上的差距可不是一倍两倍可以形容的了。怎么来解释这个现象呢?与其说是智商的差距,不如说是人和人心智模式的差距。
作者给我们归纳出了心智模式的3种来源:
1、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体验和观感,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长大以后对狗抱有恐惧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从小和狗狗亲如一家,和爸妈一起抚养过、亲近过小狗的孩子,长大以后对狗也往往比较友善。
2、间接体验
间接经验,就是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比如,很多人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久而久之我们就信以为真,自己和法国人、德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也会抱有这样先入为主的成见。
但是我们反过来问: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一个浪漫的德国人和一个严谨的法国人吗?显然间接经验也有它的局限所在。
3、推论和归纳
比如,很多人都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性格问题,不容易取得大的成就。感觉挺有道理,别人家的孩子从小都是在父爱和母爱双全的环境中长大,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可能只体会过来自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爱。但是这种推断真的成立吗?
有很多取得巨大成就的名人都来自单亲家庭,比如,成吉思汗,牛顿、安徒生、卓别林、萨特、奥巴马等等都是在青少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见我们日常的推理和归纳得出的心智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所在。
既然这3种来源都会造成我们心智模式的局限,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破解掉这些局限,得到我们想要的人生了呢?
作者指出:心智模式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但是我们却能改变我们对过去的看法,进而对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比如,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回忆自己获得成功的理由时说:我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赐给我三个恩惠,让我受益无穷。
第一个恩惠,我家里很穷,穷到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托贫穷的福,我从小就尝到了擦皮鞋、卖报纸等辛苦劳动的滋味,并以此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第二个恩惠,从一出生,我的身体就非常孱弱,托孱弱的福,我得到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这使得我到老年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最后一个恩惠,就是我文化水平低,因为我连小学都没毕业。托文化水平低的福,我向世上所有的人请教,从未怠慢过学习。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松下老先生的心智模式很强,他看待过去的视角和大部分人都不同,这种模式帮助他积极地筹划未来,把过去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未来的有利因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02
怎样找到好工作
在思想层面上,心智模式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认知和行动,进而影响我们人生的高度。那么在工作方面,我们怎样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呢?
人们的心智模式可以说大相径庭,有些人说一定要坚持才能熬出头,不能三心二意,有些人说你一定要多尝试,多体验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有些人说简历一定要做好,简历都做不好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呢?还有人说年轻人找到好工作赚了钱,一定要先买房,贷款也要买,要不然没有人嫁给你。
作者认为你不必傻傻地期待从一而终,也不应该没完没了地跳来跳去,而要寻找你内心的基线。如果你敢于追求,有目标感,即便不海投简历,也能成功入职你心仪的公司。
年轻人有了钱,首选可以是投资自己,而先不急着买房,买房买的是你内心深处的安全感,过早买房有可能会让你失去一些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
1、找到基准线
在职业选择上,作者认为,要努力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基线。什么是寻找内心的基线呢?就是当你踏入一个未知的领域时,先不要急着做出选择,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尝试、去观察,看看在这个领域当中,什么样的选择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渐渐地积累经验,调整你的预期,设定一个你能欣然接受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基线。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你后悔,二是避免你错过。“后悔”就是经历得太少,还没有好好做比较,就着急做出了选择,结果后来看到了好的机会,一时又不能跳槽,后悔不已;而“错过”就是明明已经遇到了好工作,却总是贪心,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结果没有抓住,错过了好工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才刚刚好呢?
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个王子,有100位波斯公主远道而来向你求亲。每一个公主都带来了一箱彩礼。
她们只会与你见一次面,打开她们的箱子,展示她们丰富的彩礼。而你需要马上回答,是否愿意,否则她们就会离开再也不回来。
假设你这个王子是个大财迷,加上波斯公主都蒙着脸,无法分辨。所以你完全不考虑外貌,你只希望收到最多的礼金,这个情况下,你的决策模式是什么样的?
和苏格拉底故事类似,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那么很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后面的公主也许更有钱呢?如果你一开始就观察,那么就很容易错过最好的公主!她们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怎么办呢?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你应该这么选:把前面37个公主当做观察样本,谁也不选,只做一个判断:看其中最好的彩礼能值多少钱?而剩下后面的63个人,只要有一个能超过这个数额,立马就做出选择,这是最科学的一种解法。
我们生活中的选择也是一样。打破“后来”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
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模式。这样既不会因为仓促签约害怕后悔,也不会因为一直观望担心错过。
2、不递简历也能入职
成功入职并不一定需要简历,如果你目标感够强,愿意尝试其他方法,也是能够得到心仪的工作的。作者告诉我们几个方法,我提炼出来2头条,我们看一下。
a、职业访谈
职业访谈是了解职业的好方法,其实也是一个求职的好方法。在访谈中,你有机会接触到企业中的最优秀人士,如果只是通过面试,这些牛人你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访谈中你建立了一种教导与被教导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挑选与被挑选的求职者和企业方的关系!
作者的职业规划班上就有一个学员叫小周,她是通过职业访谈求职的高手。她先通过cold call一个个找到她要访谈的对象,然后约好时间,按时打电话过去或者当面拜访。
每一次访谈的时候,她总是会问这样两个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人,如果要进入这个职业,您会给我什么建议?”“什么时候我会知道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如果前面访谈得很好,这时候气氛快乐真诚,对方往往就会给她一些关于这个职业的关键意见和一些硬性要求。
接下来几个星期,小周会发一些感谢的邮件以及一些计划书,想听听专业精英对这个计划的看法。
3个月以后,她带着她的简历、这3个月中针对要求积累的案例,过来应聘这家公司。
结果可想而知,应聘非常顺利,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定制成了这个企业对口需要的人才。这样目标感强的人,有针对性地进行一轮职业访谈,能够胜过10份精心设计的简历。
b、成为客户
进入到你的目标行业的下游去,先成为一个最受行业尊敬的客户。有多少心理咨询师是从解决自己心理问题开始的呢?有多少职业规划师始于对自己职业的困惑?有多少色彩设计师一开始只是想自己穿得漂亮一点?
中国人说久病成良医,这其实是一种职业进入的方式。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对于职业发展和买房应该如何选择呢?作者说,如果你想在职场上有更大的发展,可以先不急着买房,年轻的时候多投资自己,让自己更值钱,如果早早买了房,每个月还房贷的压力,可能会大大压缩掉一个人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提升自我能力、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积累人脉的支出。
更关键的是,一个有房贷压力的人,他跳槽和创业的风险就会特别高。很多人跳槽之后,试用期的收入并没有在原来单位长期稳定下来的收入高,所以买了房的人会担心如果跳了槽,可能一段时间内的薪水都不够用来还房贷的,很可能因此错过一个好的工作机会。
而没有房贷压力的人,可以轻松上阵,一次次抓住好的机会,去更大的平台锻炼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敢闯敢干、志在四方的人,不要轻易被房子束缚。
最后的话:
在家庭中,作者说要获得真正的快乐,一定要摆脱受害者模式,进入掌控者模式,掌控你自己的人生。
任何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不抱怨、不推诿、不妥协,掌控自己的生命,努力解决问题,就能够掌控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可以改变他人的生命,走向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关于幸福,作者认为,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到幸福,你的幸福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父母或者任何人能为你设计出来的。不要活在父母为你设定好的剧本里。
如果你只会按父母的安排去选择工作、生活,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过得并不幸福,连带着父母也会觉得亏欠了你。这是一场双输的游戏。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即便一开始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当有一天他们看到你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快乐,他们也会为你感到由衷地高兴。
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