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五天,除了全职陪儿子之外,每天依旧雷打不动的三件事:学习、运动和写作。
因为假期生活的不规律,我在玩具店写过笔记,我在餐厅里写过文章,还在晚上12点补上当天的运动。或许有很多人就会感慨说,真的是好强的意志力。然而,我会告诉你,我没动用那么宝贵的意志力,这些只不过是习惯而已,就如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附上一张假期期间的工作照。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抱怨说,我也知道要学习要运动,可是我每次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是个人意志力太有问题?其实,如果你了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就不会让意志力来背这个锅。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在他著名的书《慢思考》里,把人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简单来说,反射脑管直觉,思考脑管理性,存储脑管记忆。反射脑里的直觉,依赖习惯。用习惯做出反应,快速,“省电”,但是未必总是正确;思考脑里的理性,依赖逻辑。用逻辑做出反应,更加正确,但是缓慢,并且“费电”。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它的95%的行为都是源自于习惯。这几乎也就是说,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什么是习惯?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那么自然。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复盘下自己一天的生活,就可以知道行为科学的这个研究结论是多么的保守,因为很多人一天的行为中99%都是源自于习惯。
这就给我们提个醒,我们的思考脑,决不能屈服于反射脑。然而,如果毕生的时间都用5%的逻辑,与95%的习惯作斗争,那么胜出的概率几乎没有。这也是很多人“想要学习”“想要变好”,而最终还是停留在“想要”这个层面的原因。
如何让自己在和反射脑的斗争中胜出呢?最佳的策略就是:把你逻辑上认同的事情,训练成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
比如,“要看长期而非当下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许在某一次选择时,你动用你的思考脑,用逻辑推导出“必须看长期是否有价值,而不是妥协于当下。”但这种情况只占5%,还有95%呢?你可鞥依然会习惯性地只看当下是否快乐。
“把你逻辑上认同的事情,训练成习惯”,就是通过反复练习,把“要看长期而非当下这样的思维方式”写入反射脑,变成条件反射,从而让自己在100%的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那这样的习惯,让人很痛苦吧?其实不然,养成习惯的过程很痛苦,但习惯本身,不会让人痛苦。
这就如刚学自行车的时候,很痛苦,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当时你可能都会很诧异,发明自行车的人真不简单,第一个学会骑自行车的人更不简单。学会之后,你每天骑车上下学之后,就不痛苦了。甚至从学校出来,回到家里,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咦,我是怎么到家的?完全不记得了。骑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当年痛苦学骑车的时候,觉得是车在骑我。当成为习惯之后,才是我在骑车。
同样,把任何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规则来遵守,会很痛苦;然而当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习惯之后,一切自然而然。觉得痛苦,只是因为那不是你的习惯。
每当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就相当于你又把一个正确的逻辑,写入了反射脑。你不但在做自己,你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史蒂芬•柯维说: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现在,大家会明白,我会持续的做读书和运动的打卡群,因为每天确定读书和运动,然后在打卡群的21天,养成这个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帮你把思考脑中的逻辑,变成反射脑中的习惯,让你从狭窄的5%逻辑,跨越到95%的广阔的习惯中。
附上两个打卡群的海报,如果你也想让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成就更好的人生,那么就加入到我们的打卡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