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炎炎七月相逢,在灼灼九月别离,漫天红叶里,和你许下一个约定。
2017/9/7 星期四 晴
我这个人写文如同做人,不懂交际,不善交流,闷头关在家写作,不知不觉便活成了古墓派的小龙女,遗世独立。
在简书写了两个月的文,来来回回投过六个专栏,从未留心关注过专栏动向以及专栏里的风云人物。
梅珈瑞是谁?水青衣又是谁?
直到某天看见了一篇名为《访谈主编:梅珈瑞》的文章,我才明白自己投稿的短片小说专栏的老大是一位名叫梅珈瑞的大神。
整篇访谈内容诙谐,语言精炼,结构清晰,情感丰厚,让人不自觉便勾画出了主编大人爽朗幽默,说话如趵突泉,味道如赵本山的东北汉子的形象。
看文间隙,顺带地瞅了眼采访者—水青衣。昵称干净、简单, 头像清丽、秀雅—京剧青衣的卡通图案,夸张的大眼炯炯有神,一面娟扇半遮面。
想象中的水青衣应该是个留着短发,身形娇小,长相甜美,会在路边摊买油炸鱿鱼丝的学生萌妹,所谓文如其人嘛。
我好奇地点开青衣脸谱像,发现对方竟是《今夜日记》的主编,后面还跟着一串副编的名字。这么有意思的主编,旗下的专栏应该也会妙趣横生吧。于是,当天便写了一篇文投给《今夜日记》。
第一次被拒了,原因是超出了投稿时限,只能在19:00-07:00之间投稿。终于熬到了晚上,再投,又被拒了,原因是格式不对。改格式,写箴言,终于成功投递了我的第一篇日记。
今夜日记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小编点评,有简友互评,有精心酿制而成的深情、绮丽的《心言集》。我开始由衷地佩服起水青衣来。加她简友,阅读她的每一篇文章,关注她在群里的动态,留意她说的每一句话。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高冷、孤傲、冷幽默爆棚的女王,不要轻易惹她,否则后果自负。
我写了一篇文,自我感觉良好,满以为可以跟上篇文章一样被推荐到首页,谁想却未能如愿。于是做了十二分心理建设后,斗胆发了简信给水青衣,告知她我的困惑。
那时我不知她正在筹备对去年的茶的访谈,也不知她除了是《今夜日记》的主编,同时还是《文学》专题的主编,就那样横空出世地冒了出来找她改稿。青衣回复言简意赅,解释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心不由自主地想靠近她,跟她更亲昵一些。
成为水青衣的徒弟只在一念间。我在群里询问她可否开设写作课程,她答已经开班,晚上便是第一堂课。于是,我毫不迟疑地报名,缴费,进群,正式成为水青衣的弟子。
任何打上了水青衣出品的烙印的产品都如同她本人一般严谨、认真、周密。每一次阅稿都尽心尽力,每一次点评都透彻精辟,让人醍醐灌顶。群里的水青衣,就像一个大孩子一样调皮、欢脱,说话斩钉截铁,常常一针见血,真正有手起刀落的杀人不眨眼的杀手气度。
一切都按照水青衣的规划不徐不缓地进行:上课,签到,写作业,交感悟卡,点评文章,互评文章。每天的生活都过的充实而满足。走到这里,我知道我已爱上了今夜日记这个大家庭,离不开水青衣这个家长了。
察觉到事情变化是两天前,没有如期看到编辑“山有夏目”的对《心言集》的更新。翻看群里的聊天记录,进到专栏主页,才知道掌门人换成了红耳。心里霎时一片冰冷,五味杂陈-- 不舍、难过、失落、受伤,仿佛被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亲抛弃,突然无家可归。
我点开水青衣的头像,想说点什么,又不知如何开口,关闭头像,再点开,再关闭,如此反复,纠结成麻。告诉她我的不舍吗?她有那么多徒弟,有那么多助手,我的一点小情绪何足挂齿。询问她为何辞去今夜日记的主编吗?既然青衣没有言说,自有她的理由和原因,成人世界里固有的界限不可踏践。
终是没有忍住,给青衣发了一封简信,传递我的不舍之情。回复很快过来,还是她一贯的风格:简单、明快、亲切,既安抚我的情绪,又礼貌而淡然,并不给人一种过从甚密的压力。
按捺不住想跟随青衣的渴望,我点开《文学》专题,目之所及都是文学理论,文学批判,文学评析,名著赏析等专业话题,于我而言,乃阳春白雪,实在高不可攀。
心里莫名地焦急起来,怎么办?就算我有心紧跟青衣步伐,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就此与青衣别过,又心有不甘。那就学吧!拿出十万分的热情,将留恋和不舍转变成动力与勇气,老老实实地看书,学习文学理论知识。仔细阅读文学专栏里的每一篇文章,在网上购买有关文学专业的书籍,一切不过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文学》的投稿作者。
前方路漫漫,征途坎坷,青衣带着她的文学编委们翻山越岭,四处奔波; 我则带着那个文学梦跟随青衣的步伐,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无论青衣在哪里,我知道,我和她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心中久远的文学梦,为心里那一片碧蓝的天。
我与青衣有个约,约定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我们怀揣各自的文学梦想,志沛神满,脉脉相见,款款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