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己就是在當下的物理環境中,用自己最好的內在狀態存在著,內在狀態的質量可以經由改善輸入來改進。輸入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讀書看電影也是輸入的方式,是利用載體與一個或者高尚,或者博學,或者智慧的靈魂的交流與呼應。
张爱玲的我书多年前都看过,不过能记住的很少,涉世太浅,无法共鸣,也就是看个热闹,记得里面的那么几句俏皮话来装门面,比如说到恋爱就用她的玫瑰说。
当自己也过了半辈子,再闲闲地读她的书,却在字里行间参透出浓浓的人生的哲学来,它是世俗的,也是真实的。
张爱玲熟悉旧式大家庭,她的短片集《怨女》中,有草根出身嫁入豪门的少奶奶的一辈子,也有丫鬟的一生。
那些贫穷人家的女孩子,虽花容月貌,但是能嫁入豪门,要不就是做姨太太,要不就是少爷是个残缺不全的病鬼。最好的出路就是能生个儿子,等有天大家长驾鹤西去,可以分得一份家产,置下房产独立门户,自己当上说一不二的太太、奶奶。然后就follow 之前那个压迫她的婆婆,提防着媳妇,争夺着儿子的爱,离间着小夫妻的感情。
整个的人生就是诠释了一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然后一代又一代,直到有一天,女子也开始读书,除了嫁为人妇,还可以有其他的职业挣来收入养活自己,物质的自由撑起心理的自由。
多少次,我都以为张爱玲会给我一个卓尔不群的妇女改革家,在那个代表了旧社会恶势力流毒的老奶奶死后,可以独立门户,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后代。
不过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的,人很难跳出时代,跳出自己生活的环境。每一天,少奶奶们的信息输入就是牌桌上的gossip,英文有个单词,GIGO,就是说垃圾进去垃圾出来,少奶奶们就是gossip in gossip out,典型动作就是低低的耳语,暧昧的微笑,微微的低头,随时怕秘密泄漏又希望泄漏的心理。
重听张爱玲的文字,常常让我有两个感慨。
第一,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确实是nature and nurture的结果。要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就要改变输入,读书,看电影,旅行,思考,让自己的灵魂有机会和那些站得高远的灵魂对望,有机会见识自然伟大的力量,不再局限于当前的一城一池,一得一失。
第二,作为一个女人,我有个特别的感触就是一个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是通过对孩子的培养来实现的。比如,当银娣听说小叔子带儿子去堂子逛,她最后想出的一个办法是默许儿子在家和自己一起抽鸦片,饮鸠止渴,让他乖乖地呆在自己的领地上,于是,银娣觉得安全了。不同的母亲面对同样的挑战会有不同的对策,于是就造成不同的儿子和与之对应的儿子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所以,作为一个母亲,做最好的自己,不仅仅是让自己的生命之树繁茂,也是可以和边上的小树一起成长,做一个有营养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