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与先生进了一家门,日益变得好吃,坊间所谓“吃货”,我虽未至斯境,想来亦不远矣。好吃食,每遇说吃说喝的文字,决不轻纵,必字字珠玑地细细咂磨,不尝出一二滋味决不丢开手。
某日,看到马德《熏肉的忧伤》,舌上味蕾尽数被熏肉俘获,待读完,满腹真个只余忧伤,熏肉的秘方手艺尚未失传,只是猪肉不知去向。
其实猪倒还在,只不过,“猪的生涯简单至极,除夜以继日吃喝拉撒,就是服药。只惜,所服非灵丹妙草,所谋非得道成仙,而是为了摧肥、速生,速生即速死。”(王开岭《自然长大的猪》),此猪既非彼猪,熏肉自然不见,徒余忧伤。
如此一想,一个平民吃货,基本上只能与忧伤为伍了。
好东西总是有的,但咱是平民,特别的食材不在咱的菜单考量之内。
再怎么好吃,一介平民的吃,吃来吃去,说来说去,都是家常的吃,所购的吃材,不过在市场超市挑挑拣拣而已,如此背景,欲求真味,多少会衍出忧伤。
先生喜吃鱼,这几年,在市场上买鱼,每每叹气,开江鱼最鲜,但总还稍带上点柴油的浊气,甭管江鱼湖鱼大鱼小鱼,淡水鱼一定淡而无味,浓油赤酱地烹调尚可,若清蒸清煮,着实有难以下箸之忧。每做一回,先生要后悔几日,然后宣布,以后家里不再买淡水鱼。虽如此说,自然还是要买的,“鱼有营养,多吃”,我对孩子说,现如今的鱼,还有多少营养呢?
同事给孩子做奥尔良烤鸡翅。儿子吃了,也惦记起来。买回调料、鸡翅,拌喂几小时,微波炉烧烤十来分钟,美味就做出来了。儿子一顿能吃上七八个,吃个不够,没几时,就念叨着要妈妈再做。这些年,家里是很少吃鸡的。有时找人从农村买散养的笨鸡,也买过几回本地一个品牌的白条鸡。笨鸡还有味道有咬头,品牌白条鸡吃到嘴里,肉质软嫩得让人害怕。只好不再买。儿子念叨狠了,才买一回鸡翅给他做做,同时再三劝他少吃。儿子听话,真的少要了。生活条件好了,儿子要吃的东西,却很多都不敢给他多吃。鱼肉蔬果,都属于家常系列的,而大人们,连家常的东西,都要惦量着给孩子、给自己吃了。
孩子喜欢草莓,同事劝我,少给孩子买。
从市场上买回蔬菜,妈妈告诉我,要大泡一泡再做。
黄瓜放在冰箱里保鲜,坏得还是飞快。
…………
这么一想,一介平民的厨房里,不唯充满忧伤,实还有又有恐惧呢。
便如此,民以食为天,厨房重地,当去时,一日里,仍要去上两三回。
口里碎碎念着:该吃吃,该喝喝,别人都这么过着,自己何必做庸人,自扰兼自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吃货家庭的最高境界,也该是有包容的肚量。
(201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