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Z不知从哪里得知了我的旅行计划,有天她突然一脸镇定地从位置上探过头来,问我一句—“听说你要去那个满地是坟的地方… ”
虽然已经习惯了她一贯的语出惊人,我还是被这句话雷得里焦外嫩,石化了N秒之后,才如梦初醒。没错,那个满地是坟的地方叫“南京”。只是,这概括也未免太精准了点~
南京的称呼太多了,但我还是独爱“金陵”,也只有诗画风流的魏晋六朝,能留下这样招人魂魄的名字了。不念则已,一念只觉口齿生香,回味无穷;不见则已,一见倒似故人旧梦纷至杳来,不知今夕何夕。
魏晋六朝真是一个太迷人的时代,政治的纷乱气象为文化、思想造就了空前的自由沃土,风流名士如雨后春笋,遍及一时。我在读高中那会,对竹林七贤的仰慕程度远超过现在这群小盆友对TFBOYS的痴狂。阮籍青眼白眼、穷途之哭,率性之至;美男子嵇康临刑前还洋洋洒洒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甚至那份闹得满城风雨却流传了千年的绝交书…这真的比偶像剧还偶像剧。当我站在现存“竹林七贤”的砖拼壁画前,仔细揣摩他们每个人的容貌时,那些不知已被遗忘在哪些角落的,少女时期的一点狂热崇拜再次从心底腾腾升起,原来“恨不与君生同时”的感慨真的会有~
南京不仅陵墓多,寺庙也多得叹为观止。“南朝四百八十寺”绝对不像虚写,只要看看南京寺庙的数量,你就会明白南朝的佛教盛行到怎样一个程度。舍利塔、千佛岩、地藏殿,本来一股脑奔去栖霞山是为了看枫叶,结果枫叶未红,我倒是意外地被佛学文化狠狠熏陶了一把。之前看朱自清先生写南京,有段就是写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想来朱自清先生是真能领悟南京旨趣的人,而不是我这般走马观花,如牛饮水的旅人。
走在南京大街上,这座城市表面看上去跟任何一座现代化都市并无二致,高楼林立、商厦遍地,地铁里挤满了人,人们低头刷朋友圈,开口抱怨房价…走到十里秦淮的时候,我甚至有点生气,这哪里有一点古风遗韵的样子,它根本就是河坊街、七里山塘、平江路的孪生兄弟姐妹嘛。但不管商业化如何席卷,暮色渐起,华灯初上,秦淮两岸画舫游船徐徐而来的时候,一点凭吊的滋味还是油然而生。秦淮是旧梦,绮丽绚烂,是小时候看《魂断秦淮》播下的种子。那时候看不懂故事,只觉得那些女子的名字: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顾横波…美得不可方物。后来才知道,美的哪里是名字。国破家亡之际,士大夫尚且改换门庭、趋炎附势,青楼女子却舍生取义、一身凛然,美的是风骨和情怀。杜牧写“商女不知亡国恨”,想来他老人家多少有以偏概全之嫌。
不过也有人认为,南京既不是六朝的,也不是明朝的,而是民国的。走在总统府这种感觉才尤为强烈,南京是民国的,更确切地说,它是政治的民国,在这里一个人的王朝终于走向穷途末路,民智被启,华夏一族才得以转危为安。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要看看春花、秋月、冬雪,然后再回过头来看政治,才能保持一定的清醒。
当然,去了南京,除了在各个博物馆里穿梭,在园林、陵墓建筑里抚今追昔。美食和朋友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决定住青旅时,XM跟我说,那都是些诗和远方的人,你不合适~我本来还有些犹疑,听了这句话后简直心花怒放,心里想,真是太合适了!现在想来,青旅的意义应该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毕业至今,我觉得我都快不会聊天了。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四个还会偶尔抵足夜谈,风花雪月为主题,吃喝玩乐为主线。工作以来,我跟人聊天的欲望越来越弱,有时说着说着,自己率先乏味起来。但这次在青旅的朋友中,有几个尤为能聊天。比如帅帅的青旅BOSS,他几乎随时能开启话痨模式,在门口碰到,在客厅聚会,倚在门上,坐在摇椅上…又比如那个一见如故的安徽妹子,那个几乎把扬州给我“舌尖”了一遍的导游姐姐,还有那个总让我陪她看“何以生小么”的草原阿姨。(其实就是《何以笙箫默》,阿姨的发音太逗了~)。不是遇到他们,我都快忘了,我生活中的聊天模式几乎只剩下老师对学生,老师对老师,而这两者其实都很难有趣。你都不知道跟一个能聊天,会聊天,舍得聊天的人呆在一起有多重要~
《一个人的朝圣》中,哈雷德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个旅人告诉他,走路、吃、说话,还有爱,这些看起来最本能的事情其实实践起来都有困难。是的,它们都不简单,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乐趣。所以我们要去走远路,去吃美食,去说有趣的话,去永不失望地爱,这样才没有辜负困难,没有辜负生而为人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