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第一次独自找房搬家累的我对几乎对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了兴趣,唯一让我惦记着的就只有每周六播放的纪录片《人间世》了——这部10集的医疗纪录片已播到了第六集,我也从bilibili追到看看新闻(http://www.kankanews.com/z/renjianshi/index.shtml)。
《人间世》已播出的六集分别是围绕急救室的《救命》、救护车的《理解》、器官捐赠的《团圆》、临终关怀的《告别》、子宫的《选择》、儿童医疗的《信任》,每集围绕两三个案例,全面细致的展现医疗经过和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它并没有像传统国内医疗纪录片一样,只是选择性地记录“人定胜天”的成功案例,而是无论成功与失败,全景展现了治疗过程中医生、病人及家属的心路历程。这个纪录片背后也有上海市卫计委的身影,他们为拍摄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只是很可惜,这个片子虽然在网上比较火,但电视上只有上海新闻台播放,线下活动也是在上海的医院开展,影响力并没有从上海扩大到至全国。
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的女儿,器官移植失败患者的亲戚,猝死老人的外孙,中年丧女的失独父母的朋友以及一个泪点超低的人,看《人间世》的每一集我都很容易就被触动,控制不住的掉眼泪。
大家都知道医生工作十分繁忙,如果再碰上另一半也忙得长期不着家,家里的小孩基本就只能托付给老人带了。我大概在四年级彻底搬离爷爷奶奶,来到爹妈身边,家在老妈工作的医院附近,学校也离医院不远。自从住在一起后,我对一个特有名词——“二线班”印象特别深。老妈白天正常上班,大部分的晚上都要值“二线班”——没事的时候可以在家休息,一有事情就得第一时间去科室手术、急救……无论多晚,家里的内线电话一响,她就得马上去科室,很多时候直到早晨上学,她都没有回来。我只能自己随便找点吃的,吃完去上学。还有碰上晚上有手术的时候,她就直接麻烦熟悉的川菜馆子炒个菜加上米饭送到家里来,她就直接整晚不回来了。
对儿时的我来说,一个人在家过夜时还挺开心的。但其实放任10岁小孩经常在家独自过夜,这在美国家长得算犯法了吧。然而,我妈值“二线班”一直值到了退休,现在被医院返聘了,有时还要值“二线班”。
另外,人总会有情绪变化,我妈把她的好脾气留给了病人,我和我爹有的时候就成了她的出气筒。小时候总想不明白,为啥一点小事,我妈就炸毛了。但自从自己工作后,就可以理解了。我加班加的特别累以后,回家啥都不想做。这时如果有人来烦我,我的脾气也会特别大。
说真的,其实《人间世》还拍漏了一个群体,就是医生的家属。病人的家属如果发脾气了,还可以找医生、医院发泄,那医生的家属呢?对医生的家属来说,永远是在担心,在承受,在付出,并且没有撒气的对象……总不可能去找病人或者医院去扯皮吧。
作为医生的家属,我希望《人间世》这样的片子越多越好,社会大众只有意识到医生并不是神,理解医生只能“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他们才可能会真正的去尊重医生这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