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群:那些扬言永远支持你,信誓旦旦相信你的人,他们一句不经意很严肃的客套,却让你迷了心,误当了真。
大伯家的堂妹素来跟我亲近,用大人们的话来说就是“俩小无猜,跟穿一条裤子似的!”但是我们总归会有长大的时候,她在天津,而我的定位在北京。慢慢地,我们姐妹俩的联系越来越少,偶尔的微信聊天也是无关痛痒的几句寒暄,倒像是提醒一下对方:我还记得你。
“姐,你说,为什么那些总是喊着支持你,相信你,话语中还透露着佩服你敢去大城市打拼的人,在你需要得到他们支持的时候,却……”我听得出来老妹哭了。
原来老妹一个人在天津的压力并不比在北京的我的压力小。她每月的房租水电费和自己的生活费加起来就已经用去了工资的一半多,她还要存钱,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还清上学期间将近2W的助学贷款,可是,她几乎每个月还要供她弟弟大学的生活费小一千左右。
大伯年轻时候挣钱不少,在我们村人的眼里大伯家都是很有钱的人家。可是只有自己人知道,这么些年大伯家一分钱存款都没有。可老妹生不逢时,家中排行老三,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但是她又不想让年过半百的大伯那么辛苦那么累,所以自己小心翼翼地替家里人减轻负担。但是这所有的酸楚想必只有她自己知道。
以我对她的了解,她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跟我这么亲近的人讲这些的。所以这次她真的是撑不下去了。
她说她把自己的钱一部分存了定期,留下来的现钱只够自己一个月的开销,如果有别的意外支出,尤其是遇到周末顺延,又着急用钱,只能求助。
因为她人比较实在,为人信得过,所以同学同事都愿意借钱给她。她总是在下周结束之前就会给他们还钱,所以借钱在她这里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事情是这样的:
上次她的发小C 慷慨解囊,俩人还相谈甚欢,因为这次借钱,俩人私下聊天也比较多。但是这种一直不怎么联系,突然火热起来的关系,总觉着像是没有回炉经过高温锻造过的生铁,其质量自然也就没有钢那般可靠。
老妹周五晚上很着急用钱,所以没寒暄几句就单刀直入主题。C就问:“你怎么又没钱了呀?”……“你在搞什么?总是借钱?”就是这一句“总是借钱”真正触碰到了老妹一直以来被压力和委屈所充斥着情绪阵营,或许是因为憋得太久,积攒得太多,所以稍微一动,都有越雷池的危险。
但老妹毕竟是有求于C,忍着眼泪憋着委屈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五一十的吧嗒吧嗒写了一堆过去,C半天才回,“什么时候还,利息呢?”当然利息是玩笑话。
可是老妹看到“什么时候还?”一下子就火了,心想“老娘还钱哪有超过一周的?”但还是忍着回复C:“下周三之前,等我的提现到账立马还你,加上利息!”“咱能不能快点啊,我着急用啊~”眼看时间过去半小时了。C回答说“借钱有你这样的吗?不懂人情世故”……
所以,老妹就一通鼻子哭到我这:“我都这样了,我把我从来都不跟人说的委屈和难过一五一十地给她说了,可她呢?她不是之前还跟我说一个人在天津真不容易,说永远支持我,相信我的么?”
是的,对于老妹这样宁可委屈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来说,向别人诉说自己的苦衷无异于揭开自己的伤疤当街示众,任人指指点点,当成笑料。
但是,即使你一片赤城地和盘托出你认为最为贵重,最为真诚的东西,想要换取尽可能同等程度的尊重,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同情,也可能就如同一个熊熊燃着的火球,滚落到生硬冰冷的石头上一般,冰冷的石头依然冷若冰霜,而火球或许早已碎片横飞,粉身碎骨。
对于两个从小生活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等从来都不曾有过交集的两个个体来说,你的经历遭遇以及面对它们的角度态度,他人无法感同身受,更不能等价交换。
即使是两个人小时候处处相似,面面重叠,片片雷同,但是我们终究要分开,去经历属于各自世界里不同的风景,去结识各自身边不同层次的人,可就算这样,但至少我们还可以说一句:加油,我永远支持你,相信你可以的!
但是关于你的一切感受,对不起,我无法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