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筹谋写作计划的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就没写出来过像样的东西。这么猛地一看好像是写过似的,但实际不管像样的还是不像样的,压根就没写过一篇出来。
最近又萌生念头,是因为受到一些触发。这些触发来自于多个方面。
首先是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阅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解了哲学和批判思维的内容,感受到自己思考问题流程和决策判断的机制有了改变,日常沟通表达也有明显的改善,考虑到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思维和表达的实践性为,那么当认识有了变化时,记录下这些变化,会进一步推进认识;
其次是近期看的一些内容,不管是新内容,还是重温以前就内容,发现很多作者背后的思路都是相通的。高质量的有战略意义的文章,大都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的哲学思想,都有发展、联系和矛盾的法则做基本支撑。认识到这些之后,再看一些内容就能厘清主干和枝叶,看穿表象背后的本质主张,也破除了一些自己进行写作的思想障碍;
再次是从今年8月以来,尝试培养了几个新习惯,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继而想把这种姑且称之为经验的路径,迁移到新的兴趣上来,看一看自己能否延续这种路径,继续取得较好的成果。
综合以上种种,观念产生并加深了,决定培养这个现在是兴趣,未来可能成为能力的习惯。这种决定并不像是上学时候的学习目标一样强烈且机械,而是像决定晚上吃什么饭一样的轻松又自在,我不希望让自己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来前行,所有的这些影响因素,不会构成强硬的必要性,它们只是做这件事的合理性,做了长期有好处,不做也不会有坏处。
决定了要做这件事之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做,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风格呢?从小我就不喜欢锦绣文章,对于所谓的华丽辞藻毫无感觉,直接、简单、明了、有效是我喜欢的风格,就跟最喜欢的那些社科类书籍一样。所以我的写作风格会朝这种方向去学习和靠拢,追求简洁和实用,摒弃无用的修饰。
第二个问题是,写什么主题和内容呢?我认为从生活中提炼是最合适的。日常碎片思考,学习了欧阳修的三上精神,想到了就随时记下,这些碎片会在每天晚间的反思环节,进行展开思考并记录。写作的内容可以从阶段性的反思里去摘取,找到那些值得进一步扩展的内容,去进一步的拔高和拓宽,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思考进一步锤炼,构建出更完整的思维体系和生活哲学。
第三个问题是,多久写一次,一次写多长呢?这个问题不想定的太死,避免给自己过多压力而影响到习惯的养成,但又不可不定计划,不然会一直无限拖延,沦为行动的矮子。暂时决定在培养习惯阶段,每月写出两篇,每次内容500字以上,只需言之有物且内容完整即可。
今天这个开篇有一千余字,基本把想说的都写出来了。下一篇预计在半个月之内出现,暂定写一下今年看过的这些好书。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