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摘自“得到”APP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专栏中的第194封信《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否则你找不到好伴侣》、第195封信《中国依然是一个大贾府》、第196封信《我读《红楼梦》的过程和收获》和第197封信《晴雯的悲剧》
其实,读《红楼梦》也是我的一个梦,曾经多次拿起放下,累计也就读了两三遍,还是忽略精美描述,只关注故事情节的情况下读的,基于我的执念,认为就我那点文学功底,怎么可能欣赏得了?不过对《红楼梦》的书评还是很有兴趣的,尤其是吴军老师这几篇,对实际生活有指导意义,所以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勉:
吴军老师的确是一个讲话非常实在的人,很多单位的领导总在用什么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以及被包装的价值观来劝说大家努力工作,不断进步,吴军老师说他自己从不做这些事情,他认为一件事情如果是好事,大家做了自然会很快体会到对自己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做了对自己没有好处,再讲道理也没有用。例如,2011年,吴军老师给腾讯在北京的基层员工讲专业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会计等等)的进阶石,说,你们敬业,自我提升根本不是为了公司,只要你们能花6年的时间在公司里提升一级(腾讯内部是3小级),那么在北京四环内至少买得起一到两套房子。听课的部分同学真的按照吴军老师说的做了,有的4年就做到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一定道理,只是宋真宗把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搞反了。像古代老学究那样死读书是换不来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而巧读书、长见识,修身养性,对实现这两个目的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有利于找一个好伴侣。(这个任务我已经完成了,篇幅和时间限制,这里不详述了,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找原文看)
《中国依然是一个大贾府》:美国人会抱怨中国人在商业上不守承诺;不愿意通过妥协实现共赢;相信权威;在商业中不以利益为重而特别看重亲情等等。吴军老师讲:守诺、妥协、重利,这是商业文明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希腊的文明就持续不下去。但是,在农业文明中,商品交换从来不是文明的主线,自给自足才是。而实现自给自足,就要靠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家族的力量对抗天灾人祸,完成大工程,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如果想和中国人合作,建议美国人也读读《红楼梦》。
今天中国大部分公司,只要稍微有一点规模,都很像贾府。因此,中国公司之间鲜有诚心诚意的合作,如果不得不合作,大家都希望是独家合作,因为这样就觉得自己有了控制权,有了控制权,就又有了自给自足的安全感。这不是谁好不好合作的问题,而是自给自足文化的结果。在管理上,有非常明确的横向层级和众向壁垒。
沃顿商学院的学生要想在中国做生意,就需要有这样的心里准备。而在中国职场上发展,更需要对中国的农耕文明有足够深刻地了解。因此,读读《红楼梦》不仅对沃顿商学院的那些美国学生很重要,对每一个中国人也同样重要。
《我读《红楼梦》的过程和收获》:第一遍可以只看热闹,这样能够产生兴趣;第二遍读的时候,可以重点看里面人物之间的关系,把里面发生的每一件事当作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处理;第三遍可以关注整个贾府的兴衰了。我总是说,有生就有死,类似的,有兴就有衰。一个国家(机构)也好,一个家族也罢,无不是如此。一个王朝,一个公司,一个家族,一旦开始走下坡路了,常常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挽救它。读完《红楼梦》,我对命运有了更多敬畏之心。一个公司也好,一个人也罢,如果没有站在浪潮之巅,再怎么努力用处都不大。一个企业家,必须永远居安思危,眼睛盯着下一代浪潮。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重点永远应该放在下一代上。如果有闲情逸致读第四遍,可以体会一下贾府生活的细节了。看一看上流社会的说活到底是如何细致的。比如妙玉的三杯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我们很多人向往着接受常青藤大学的教育,那么如果去不了哈佛、哥伦比亚,简单的一个补救办法就是读一点经典。从柏拉图、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等人,一直到卢梭、弥尔顿等等。
《晴雯的悲剧》:晴雯是一个让人非常伤感的人物,这个风流灵巧、美丽、聪明的女孩子,最后被撵出去,惨死在肮脏的亲戚家。关于他被赶出贾府这件事,其中有许多让人深思值得警觉的地方。首先,晴雯的位置非常尴尬,她深得老太君和贾宝玉的喜爱,真正的老板却是王夫人,但无论如何,就晴文自己来说,居其职就要尽其事,要勤勤恳恳。领那一份薪水,就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否则,即使你是哪个头头脑脑招进来的人,将来单位一旦要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人。其次,晴雯一直搞不清楚掌握自己命运的领导是王夫人。第三,人要有忧患意识,没事不要惹事。今天在职场上,一些人因为做出了一些成绩,可能会被领导夸奖、倚重,但是大家心里要明白,即使别人再倚重你,你也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别人越是抬举我们,我们越是要小心。一方面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提高了,另一方面会有人妒忌。如果自恃得宠,动不动就发脾气,就更不好了。第四,一个人要对不如自己的人,特别是下属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