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月第70本书
预计读速6000字/分钟
实际读速3000字/分钟
>> 这本书讲的,就是进化中最伟大的发明。
>> 四个标准,将范围限制在少数几个、在生命史上真正称得上是有开创性的事件上。
>> 第一个标准是这些发明必须让整个行星和生命世界发生变革。
>> 第二个标准是这些发明必须对现今的我们极其重要。
>> 第三个标准是,这些发明必须是自然选择直接造成的进化结果,而不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比如文化。
>> 最后一个标准是这些发明必须具有某种标志性。
>> 技术其实没有一项是新的,真正新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精密度、速度和实用性。
◆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来自旋转的地球
>> 对于生命起源的探索,并不是想要重现公元前38.51亿年星期四早上六点半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想要知道在宇宙中任何生命起源的一般规律。
>> 罗素给人的印象,宛如一位吟唱科学预言的诗人,倾心于“地质诗篇”带来的魔法,他对生命起源的看法都是根植于热力学与地质化学的,对于许多化学家来说十分难懂。
>> 货币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价值。一粒花生可以贵如一条金条,贱如一枚便士,或者抵得上三片森林,这一切都取决于它们彼此间的相对价值、稀有程度等因素。
◆ 第二章 DNA——生命密码
>> 细胞复制的精确度堪称奇迹,它要把这些DNA长链从头按顺序写起,每写10亿个字母才出一次错。
>> 细胞至少要经过100次分裂才可以产生精子,而每次分裂大自然都会无情地加入一些突变。由于男性终生都可以制造精子,所以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加,精子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细胞分裂,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来自同一个共祖,而这套密码系统早在共祖身上就决定好了。
◆ 第三章 光合作用——太阳的召唤
>> 所以想知道没有光合作用的星球长什么样子,倒不需要费力想象,它大概就和火星一样,是一颗被红土覆盖的星球,没有海洋,也没有任何明显的生命迹象。
>> 有氧呼吸对能量的使用效率大约是40%,而其他形式的呼吸作用(比如用铁或用硫来代替氧气)的效率则少于10%。也就是说,如果不使用氧气的话,只消经过两层食物链,能量就会减少到初始能量的1%,而使用氧气的话,要经过六层食物链才会达到相同的损耗。换句话说,唯有有氧呼吸才能支撑多层食物链。食物链经济学带给我们的教训是,猎食者只可以生活在有氧的世界,而没有氧气的话它们根本负担不起猎食生活。
>> 呼吸作用是造成氧气没有持续堆满大气的原因之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完全相反,且势均力敌。简单来说,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使两个简单的分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产生有机分子;而呼吸作用完全相反,它燃烧有机分子(也就是食物)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与此同时产生能量来支持我们生存。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所有的能量都来自食物中释放出来的一缕阳光。
>> 所谓天才就是比其他人先一步看到明摆着的事实。
>> 叶绿体过去一定是一种独立生活的蓝细菌。
>> 蓝细菌是现今唯一已知可以通过产氧光合作用把水分子拆开的细菌。
◆ 第四章 复杂细胞——命运的邂逅
>> 可以说除了少数的例外,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性生活。
>>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生命是经由慢慢累积的一连串变异,渐渐变得多元,而每一分支也因此与它们共同祖先渐渐分道扬镳,最终会形成一株繁茂的生命树。
>> 线粒体会在膜的两侧产生电位差,利用厚约百万分之几毫米的薄膜,可以生成几乎和闪电一样大的电压,是家用电路的好几千倍。
>> 细胞就像一个人,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整体。
◆ 第五章 性——地球上最伟大的彩票
>> 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会沉溺于性,无性生殖的物种大多走向灭亡。
>> 找到一个伴侣所花的成本,根本无法与合而为一的成本相比,那可是糟糕透了的双倍成本。
>> 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至少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都会沉迷于性行为。
>> 有性生殖所做的事,就是混合基因产生新的排列组合,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组合。
>> 魏斯曼可以算是达尔文的继承者,他主张有性生殖可以产生较大的变异,让自然选择有更多作用机会。
>> 如果一个物种族群极大的话,那运气的影响就变得很小,根据统计概率,最适者应该会生存。
>> 关于我们为何陷在性里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性很难反向进化为无性。
>> 当初性可以传播必定因为它对个体有益,而不是只对族群有益。
◆ 第八章 热血——冲破能量的藩篱
>> 热血反应新陈代谢的速率,而新陈代谢速率反应我们的生活节奏。
>> 英国著名主持人克莱门特·弗洛伊德曾说:“如果你下定决心戒烟、戒酒、戒女人,你并不会活得更久,只不过感觉活了比较久。”
>> 根据经验,代谢速率会控制族群大小,爬行类的数量往往是哺乳类的10倍左右,而且哺乳类的子代数量也比较少(不过它们也因此可以给每个子代个体较多的资源)。
>> 有氧能力假说有两点主张。第一,自然进化所筛选的并非体温,而是活动力,增加活动力在许多环境下都有直接好处。
>> 有氧能力假说的第二部分,才是更有趣但也更有问题的地方,问题就是似乎无论如何耐力与休息之间都有联系。本尼特和鲁本认为“最大代谢速率”与“静息代谢速率”之间有必然的关联。
>> 一只动物会因为产生大量的内在热量,结果一不小心就变成“热血动物”。
>> 一般认为在三叠纪早期,地面上95%的草食动物都是水龙兽。
◆ 第九章 意识——人类心智的根源
>> 科学上要解释意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定义,对每个人来说,意识代表的意义都不同。如果我们把意识定义为知觉存在于世界中的自我——根植于个人过往经验,在社会、文化与历史情境中定义个人,同时带有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安,并且可用深思熟虑的语言符号把这一切表达出来——如果这是对意识的定义,那么人类当然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和动物之间有个巨大的鸿沟,没有动物使用语言,就连我们的祖先和小孩也没有。
>> 选择机制会让胜出的免疫细胞快速增生,战胜其他细胞。半辈子之后,你血液里面的特异免疫细胞,大部分由过去的经历,而不是基因决定。根据埃德尔曼的看法,类似的选择过程也在大脑里面持续进行。
◆ 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价
>> 不死的细胞是有毒的,只有死亡才能造就多细胞生物。
>> 即使是最简单的菌落也透露出分化细胞中最基本的两种形式:生殖和躯体。
>> 死亡和衰老可以帮助族群剔除破旧不堪的个体,给充满生气的新个体让位,这些新个体携带着有性繁殖混合而来的全新基因。该解释认为死亡是高尚的代表,为的是一个更伟大的目的,尽管该目的或许无法和宗教的伟大情操相比拟。从这个解释来看,个体的死亡对于族群有利,就好像某些细胞的死亡有利于个体一样。但是这个观点本身是个循环论证,就像批评魏斯曼的人所说,年老的个体必须先衰老,之后才会“破旧不堪”,所以魏斯曼其实预先假设了他的答案是正确的。
>> 1988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大卫·弗莱德曼与汤姆·约翰逊发现了第一个可以延长线虫寿命的基因突变,这个发现震惊了许多人,同时显示出疾病和衰老差异巨大。
>> 从真菌到哺乳类动物体内,都使用同一套遗传下来的机制控制寿命长短。这些基因的突变不只可以延长寿命,还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衰老相关疾病。
>> 如果我们去看这些衰老基因所控制的生物化学反应,就会发现它们所控制的其实和衰老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和性成熟有关。
>> 维持身体状态的能量多了,给“性成熟”的能量就少了,而如果某个生物每次都把全部能量分给两者之一,那它就不如能适当分配资源的生物那样高效。
>> 一旦细胞开始分化,可被抛弃的体细胞就供生殖细胞驱使。细胞分工越细,对整个个体来说就越有利,因而也对每一个生殖细胞越有利。
>> 永生的代价是牺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