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利益和领导个人的利益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尤其是在领导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领导的个人利益是优先考虑的,因为组织不会自己出来说话,而个人却代表着权力来维护自设自身利益。权谋网通过杨骏的极端案例来解析这个理论:
【案例】杨骏心里明白他平时就没有好名声,他想效法魏明帝即位的先例,普遍给大臣们进封爵位,以便讨好众人,收买人心。左军将军傅祗写信对杨骏说:“还没有听说帝王刚死,就给臣下论功行赏的事。”杨骏不听。傅祗是傅嘏的儿子。丙子(十八日),下诏书,朝廷内外群臣一律晋升一级,参预晋武帝丧事的晋升二级,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一律封为关中侯,免除一年的赋税。散骑常侍石崇、散骑侍郎何攀一起上奏,认为:“皇帝被正式立为太子有二十多年,现在继承了大业,但是遍施奖赏,赐予爵位,比泰始革命之初以及各位将领平吴的功绩得到的奖励还要丰厚,这就使轻重不相称了。况且占卜得知,大晋传国世代无穷,现在开创的制度,是要传之于后世的,如果有爵位就必得进升,那么几代以后,就没有人不是公侯了。”他们的意见不被采纳。
【解析】
1、杨骏快速获得人望的方法
杨骏在晋武帝司马炎过世后,作为皇帝的老丈人,一跃成为帝国实际最高领导人,一个速来没有威望的外戚如何控制权力,成了杨骏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能够做的就是利用组织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威望。这是最快的方法。这是利益捆绑,你不认可我,你得到的利益就不合法。
2、封爵以求媚于众有害组织
杨骏这样做损害了组织的利益,大臣们劝谏的理由有三个,首先是时机不对,晋武帝刚死,就封赏,舆论上过不去。其次是,不公平,建国功臣和平吴的功臣冒着风险得到的公爵,现在无故就得到了,制度上过不去。最后就是,未来成为惯例,到处都是公侯,也就失去了意义,组织上过不去。
3、杨骏为什么拒绝有理意见
杨骏不是不知道这样对组织的伤害,但是自己能够当权多久?所以顾不得未来的组织发展,心理上就容易采取短期行为。而且大家都是从组织上利益考虑的,没有人从杨骏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们说对组织有害,但是如何解决杨骏个人威望的问题,没有人帮忙想办法,所以杨骏只能这样做。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杨骏在找不到损害组织利益满足自己个人需求的其他方法之前,是不可能换方案的。这些人进谏都没有打到点子上。现代企业中,顶头上司大多不是老板,所以当组织利益和上司自己的利益冲突的时候,必然组织利益就要让位个人利益。很多人向领导提意见不被重视,心理不满,其实,你的建议,上司首先考虑的是不是对他自己有利,其次才是组织利益,所以你不考虑上司领导的利益,说什么都是废话。不可能被重视,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