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案例汇编而成的,分为:学业困惑、成长的烦恼、亲子关系、心理障碍四部分。
学业困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反馈给老师或者班主任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学业上的困惑,例如优等生的偏科问题,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问题等。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在学业上花的时间较多,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啊,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啊,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啊等。
班上有个成绩最好的女生,曾多次在QQ上,找我聊天,她是数学课代表。她向我吐槽数学老师又是打击她,对其他同学都是和颜悦色,对她就特别严厉,有几次都差点被数学老师说哭了。考完试了,也特别不安,一出成绩,看到数学成绩就心里难受。这就是典型的偏科,而且该生心理包袱还特别重。于是我便开导她,我当年数学也不好,所以也特别怕数学老师。所以老师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同理心)接着和她分析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换位思考)。最后是由学生自己说出以后自己该怎么做。(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长的烦恼
初二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应该会遇到很多的成长烦恼。例如和异性的交往啊,同性的矛盾啊,身体发育的问题啊等。但是无一例外,没学生和老师谈过这些问题的烦恼。回想自己当年初中,都是自己和好朋友聊天,商量解决等,谁会找老师家长呢!但是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并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安然度过青春期。
班上有个男生,开学时,经常找我聊天。都是聊学习,说自己打算怎么样学习,自己有什么不足等,给我发印象就是挺上进的一个男生。过了学期初,该男生问题行为出现了:经常要么上课睡觉要么走神,经常无故身体不适请假回家。和家长联系时,家长也很头疼,不知道儿子怎么回事了。科任老师说,他八成是青春期萌动,拍拖了。我说不可能吧,不像啊。后来在他的QQ空间动态上,我才看出了端倪。原来这学生,上课走神啥的,还真是青春期萌动了。于是我和家长联系,提醒家长,男生进入青春期了,可以叫他爸爸和他聊聊男人之间的事儿了。
学生成长上的烦恼一般不喜欢和老师家长说,一方面是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尊心了,不愿意说。另一方面是觉得老师和家长只会说教,并不能真正体会自己的烦恼,还不如不说。因此,作为老师,真的要练就一身好眼力,多观察学生,多给予积极的帮助,多开导,少打压。
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学生,正值叛逆期。所以在家,父母如果唠叨啥的,他们就会觉得烦,一言不合就顶撞父母。多次有家长反映,很多学生在家不听管教,经常说一句就顶十句,还希望老师严加管教。
对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大部分的人,在说话时,80%的说的都是情绪,只有20%的说的才是内容。所以在听者听来,我听到的全部是情绪啊!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最应该先学会好好说话。接着是关爱、包容和理解学生。
心理障碍
山里的学生,大多都是活蹦乱跳的的机灵鬼。比较少这类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但有两个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由于身体原因,到医院检查无碍后,回到学校,却精神紧张而不得不频频上课时去厕所,最后休学在家。另外一个女生,因为小学时曾偷过另一个同学的钱,导致心理障碍,老是觉得那个同学在背后骂她,变得神经兮兮。对于这两个学生,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治疗了。
读完这本书后,发现,原来读学生,也是个大学问。
初次接触心理学,是在11月份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班里。当时对郝东老师的心理课,特别感兴趣。作为专业的心理老师,他的课,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让人脑洞大开。
再次接触心理学是各类大众心理学类的书籍,在各种心理学书上,发现原来心理学如此有趣。
读完《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后,才知道,以前说的"了解学生",不单单是走形式化,更重要的是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光靠平时课间的聊天,办公室的谈话等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越了解,越有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上,我会更加注重学生作为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特征,通过平时的留心观察,小团体聊天,活动等多种形式,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