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专注力啊,想起一个老故事,古时候有个特别厉害的棋手叫奕秋,收了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听讲非常专心,总是一心一意的注意讲解和分析,而另一个学生常常心不在焉,结果学完了,看看他们究竟怎么样,结果毫无悬念,心不在焉的学生惨败给了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没错,这就是典型的学霸和学渣的真实写照,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呢?
很明显,就是专注力的不同,到底什么是专注力的,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物上的能力,专注力越好,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成绩自然也就越好。除此以外,专注力还会直接影响着孩子控制力的形成,专注力越好,控制力自然也会更强。
细心观察周围的学霸就会发现,他们并不见得比我们的孩子更聪明更努力,但是为什么他们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能学好呢,原因在于学霸比别人专注时间更长。
研究表明,高度的专注力是历年高考状元们都具备的共同特点,可是很多孩子上了一年级以后,家长都发现,孩子的专注力糟糕极了,比如上课分神,写作业边写边玩儿,一件事没干完又去干别的事儿,无法专心听讲,小动作多,怎么办才好呢?一年级正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培养会困难很多;而专注力的培养更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为什么呢?
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模式开始发生转化,我们知道6岁以前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我们把这种学习模式称为发现式学习,他们尽可能的探索周围的世界没有太多限制、
而6岁以后发现式学习仍然在继续,也会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是这时候孩子有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可以称之为掌控式学习,掌控式学习需要更多的可以练习,需要练习到快速高效的自动化程度,比如一年开始学习的汉语拼音的读写、加减乘除的计算都是掌控式学习,这两种模式是大脑的成长机制所决定的。6岁时,大脑需要更多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注意力变得可控,为专注力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从孩子的大脑结构来看,随着以前的很多神经连接现在会慢慢的消失,就像是一棵树被修剪了一样,而刻意练习能让经常使用的那些神经连接加强,,这时期正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时机,到底该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儿童教育学家MS斯特纳说,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被其他的事情所干扰,也就是说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要从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开始,该怎么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呢?我给你四个小妙招。
第一招:和孩子一起来运动。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研究报告表明,每当参加完体育活动,孩子再学习时会更加集中专注力。这些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间活动,以及放学后的体育运动。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刚参加完体育活动,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会更集中专注力,答案也更准确,而且问题越难,答案的准确率越高。同时研究也显示,刚参加完体育活动的孩子能更好的分配专注力资源,而不容易受到噪音等因素的影响,想让孩子专注起来不妨试试,每天都让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比如做作业,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跳绳,慢跑、追逐的游戏。
第二招,生活和学习都制定计划,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
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你得道前会干什么呀?老和尚回答砍柴担水做饭,那得道后呢,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很疑惑,那怎么算得上得道呢?老和尚回答,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担水,担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就是砍柴,担水就是担水,做饭就是做饭。老和尚说的就是专注当下一件事情的状态,有些父母很贪心,总是希望孩子同时完成很多事,这样反而造成孩子很累很乱。
比如很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很多父母总忍不住在一旁提醒,腰挺直啊,桌子保持一拳的距离,不要马虎,认真一点,假设这真是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他又要时刻提醒自己把背挺直,保持距离,那还能专心写作业吗?
只做一件事目标很明显,孩子自然会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专注力不足的孩子特别需要我们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商量着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每次只做一件事,完成一项就打勾,定个计划今天有哪些事要做,看到勾勾越来越多,他也会有成就感。
第三招,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研究表明大脑中负责与情绪的部位越接近,情绪会直接影响专注力,想一想,情绪低落烦躁沮丧的时候,是否还能高效的完成一项复杂的项目策划书呢?恐怕很难,大人如此,孩子更是这样的。
所以帮助孩子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对孩子的专注力会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表明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快乐,当然你可以记录更多,不妨给您的孩子准备一个小笔记本作为她的幸福收集部,养成对生活积极关注的习惯,会让孩子的精神处在更好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