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年代,人们不太关注孩子内心感受,也许因为物质缺乏,努力求得温饱都来不及,谁还在乎感受呢。但是过去的年代,父母生养孩子较多,无暇全天管教孩子,而且成长环境较为单纯,孩子受约束较少,感官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
当今的年代,父母生养孩子较少,一个家庭普遍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父母虽然注重教养,但是很可能缺乏身教意识,有时像个保姆一样宠孩子,有时像个法官监视与审判孩子,况且现代环境中权威被解构了,信息流通快速,电子产品大量充斥,孩子的感官无法得到深刻体验,反而在迅速流转的世界中积累了大量的浮躁、愤怒与忧伤,从未正视情感的美丽与枷锁,以至于教育过程中事倍而功半。
当父母老师要和孩子对谈时,我建议在姿态和情绪上要先准备好自己。
在肢体的业态上归纳下列几点:
一肩膀脖子要处于放松状态。
二双手自然不做出指责讨好,超理智与打岔的姿态,专注且放松地与孩子对话。
三眼神与谈话的人尽量维持同一水平及眼睛的高度相当。
在说话的语气上归纳下列几点。
一说话的气息要稳,勿将声音紧缩在喉头处。
二语速平静缓慢,切莫急促。
三说话之前练习深呼吸,让自己内心放松。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练习呼吸。人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呼吸,但是很少注意、观察或有意识地练习呼吸。
练习芭蕾,瑜伽,太极拳,静坐与冥想,体会呼吸与人的关系。有意识的深呼吸有助于人们摆脱焦虑。若是深呼吸时,能将注意力专注于美好的事物,或者专注于启动心灵中的感激,爱,宁静等状态,就更有助于人的放松与平和。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6~20次。不少人面对压力时会感到焦虑不已,但焦虑感带来的呼吸浅短,成了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平常也容易呼吸短浅急促,往往超过正常值。 若是呼吸急促而前短,说话也会显得急促,且易让人感到焦躁,若是呼吸悠长而深,说话则会和缓稳定,让人感到宁静安然。
因此建议教育者经常有意识地练习呼吸。 并随时随地练习深呼吸,哪怕是在开车等红绿灯,打电脑散步时,能有意识地深呼吸1~3次都很好,只要缓缓从鼻腔吸气,缓缓从鼻腔吐气即可,其他如腹式呼吸或各种呼吸法就更好了。
若是能有意识地深呼吸,在面对教育困惑时,就能拥有更宁静的心灵去面对了。
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善待孩子情绪的同时,我们需要先整理自己的情绪,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父母们往往做不到。因为大人们也是在被人压制漠视与忽略情绪中成长的,又如何拥有善待自己情绪的方法呢? 更不要说善待孩子的情绪,甚至帮助孩子从细微处意识情绪了。
善待自己情绪的第1步,先让自己意识到惯性或者意识到身体情绪,并且懂得在意识到的同时让自己停顿下来,不在惯性中继续言行与应对。
我在萨提亚模式中学到了和自己情绪相处的方法,归纳出了健康应对情绪的途径,以自我对话的方式缓解,在内心一步步诉说,这个步骤就是5A的自我对话程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应停顿下来,给自己两分钟的时间找一个小小的空间,和自己进行对话,这个对话的顺序是:
一觉知情绪,二承认情绪, 三允许情绪、接受情绪,四转化情绪,五欣赏自己。
当我感觉自己难过了,我不想让难过困扰自己,因为未经觉察的难过,可能让人心灵恍惚,让人胸口阻滞,让人无法专注聚焦,我可以在心里面告诉自己:
一,我感觉自己有一点难过。(停顿10秒钟)
二,我承认自己是难过的。(停顿10秒钟)
三、不允许,并且接纳自己感到难过。(停顿10秒钟甚至更长一点时间)
四、做五次深呼吸,感觉空气从鼻腔进,从鼻腔出去。
五、告诉自己,即使感到难过,也欣赏自己。
若是感到愤怒,烦闷,焦虑的情绪,也可以在心里面告诉自己:
一,我感觉自己有一点生气。(停顿10秒钟)
二我承认自己是生气的。(停顿10秒钟)
三我允许并且接纳自己感到生气。(停顿10秒钟甚至更长一点时间)
四, 做5次深呼吸,但是呼气的时候,想象愤怒从鼻腔吐出,并且有意识地发出声音,让愤怒有机会从体内流转到体外,做完之后再做5次深沉而缓慢的深呼吸。
五,告诉自己,即使我感到生气,我也欣赏自己仍然没有放弃。
在实践经验中,我发现越是能觉知,承认,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就越能趋于缓和,逐渐不被负面情绪困扰,或者被困扰的时间不至于过久,心灵也能逐渐得到宁静与自由。
因此所谓的觉知不知,不是只有头脑的认知,更有身体与心灵的整合,因此通过在心中默念5A的程序,缓缓让自己与头脑层次逐渐整合于身心之中,这样情绪也就有机会转化,人也会拥有更多的宁静与自由。
当人的情绪更自由,感官也就有机会更细腻丰富,不再困于偏狭的负面情绪之中,身心里的困顿,烦闷,不安,紧张,愤怒,委屈等各种负面情绪减少,教育孩子就会变得简单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