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准备小半年的会计考试后,继续我的读书之旅。第一本书就是与闻名遐迩的理财启蒙书《小狗钱钱》相媲美的心理学入门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说来,这本书是一本聚集了很多社会现象与哲理却又通俗易懂的短篇小说。它主要讲述的是主人翁——蛤蟆先生,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爱冒险的家伙,现在却陷入抑郁,无法自拔。他的朋友们——智慧威严的獾、絮叨却也诚心的河鼠、体贴善良的鼹鼠想要带他走出心理困境,带他接受心理咨询。抑郁症病人蛤蟆先生通过10次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咨询,走出了“儿童自我状态”,终于明白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他人的自由,而他自己做出的条件反射,陷入自卑和抱怨,才是罪魁祸首。
最终的结局当然是圆满的——蛤蟆先生找到了自己垫脚努力的心之所向,其他小伙伴也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与追求,生活与日子也随着心理的阳光而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本书启发思考的地方很多,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我们无从改变的生活现实。
归根究底,蛤蟆的心理问题源于原生家庭。本身他的大家族是气派而威风,有权有势的几代人,用现在的话说蛤蟆就是外人艳羡的富三代。然而这也有弊端,有权有势也就造就了长辈们总以说教的方式训斥晚辈,上一代内心积怨着上上一代的阴影,对于蛤蟆这种晚辈也就是被寄予厚望而压力山大的年轻一代。蛤蟆长期处在父亲的打击和母亲的懦弱之下,造成了他害怕、顺从、讨好、依赖的性格。正是因为没人理解他,在乎他,都忽视他的感受,所以他从来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父亲一直想让他接管酿酒厂,蛤蟆本身是非常抗拒的,因为他想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他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在父亲过世后还是没办法接管了酿酒厂。 接管后他表面看上去风光靓丽,继承了家产,当上了董事,拥有了大庄园,可内心一直不开心,非常抑郁,长此以往,积怨久了也就导致了本书的开篇。
这时候让我想到了今年年初被炒的沸沸扬扬的“现实版樊胜美”的去世——洛洛,一个96年,比我还年轻的小女孩,却过着比我独立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生活。
96年的洛洛就职于杭州一家公司,努力奋斗了三年,终于拿到了过万的工资。小时候跳级,所以洛洛的人生要比大多数同龄人的进度快一点,本科毕业后,她自学设计,成为设计师,慢慢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洛洛的亲生父亲这样形容她:“从小,三岁我就让她独立,从上小学接送基本都是她自己。”因为弟弟的存在,她不得不早早地开始独立起来。她是父母威逼下名副其实的“扶弟魔”,即便是工作后,她也被要求“独立”,且反哺家庭。三个月内自杀两次未遂,最终在钱塘江边散心,遭遇涨潮逝世。父母接到消息,即使是失去了亲生女儿不伤心就算了,亡灵还未安息也要继续榨干这个“提款机”的最后一滴血——找她生前就职的公司索赔,找她生前交往的男朋友索赔,获得理亏的索赔还不罢休,闹上新闻。荒唐至极!
洛洛曾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表示亲情是自己的负担,宁愿花钱买断亲情。是啊!这种亲情是压力不是动力。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生家庭就是洛洛一辈子绕不开的紧箍咒,是难以祛除的心魔。很无奈,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运不走运。这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就像本书的蛤蟆先生一样,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我们走出心理魔咒。
抑郁症一种心病,所有的抑郁症都有根源的,洛洛抑郁的根源是扶弟魔、提款机和家庭的PUA;蛤蟆抑郁的根源是理想和现实的不匹配,也是家庭PUA;最后说到我自己,3年前刚回到老家在医院工作时的抑郁症状,也是因为梦想与现实的不匹配,在武汉工作的处境与回家工作的处境待遇与环境差距。
往开了说,社会上抑郁的频发,抑郁自杀新闻屡见不鲜。从内找原因:是因为我们个体的抗压能力的减弱,遭受一丁点挫折都扛不过去;从外找原因: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缺失,同时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一种弊端的显现——年轻人追热点,热衷于虚荣,只看得到别人好的光荣的一面,看不到别人背后的努力与汗水,对于学习、读书这类耗时耗力的行为嗤之以鼻。所以我们攀比成性,所有的不幸只会归因于别人,受不得打击。打个比喻,老一辈的性子就如荒原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今的我们更像嫩绿而清脆的竹子,嘎嘣脆,不愿屈尊而折腰。
其实,原生家庭是底色,并不意味着我们最终的归宿,归宿是幸福亦或是不幸,要看我们自己选择怎么描绘。至于原生家庭带来的是枷锁还是解药,也在于自己的选择。除了心理咨询以外,如果不想别人知道,或者情况不那么严重的,可以尝试冥想,做心理疗愈。其实苦难也是一种修行,恰好我也是用到了这个方法从中度抑郁走出来的,也是这段低谷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所求。冥想是与内心的对话,是探寻身体的答案,有些问题不是问别人,而是要问自己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我们一起努力做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做生命力旺盛的野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