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改变一个人,是马上行动重要,还是提升认知重要?
这里,我想举一个我家人的例子。
之前的十几年,我家里一直用着广电的机顶盒。
最近,因为我要开一个新的移动的手机号,所以就选了一个最优惠的套餐,还免费送光猫和机顶盒。
安装好之后,我就跟家人说,以前旧的WIFI和机顶盒不要用了,新装的更好用,信号更好,可以看的频道也更多。(不是广告…)
但我家人还没用过就说,新的用起来麻烦多了,也没有想看的频道,信号也一般。
当时我也没多想,反正免费装的,不用就放着呗。
没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个用了几十年没什么毛病的旧机顶盒,竟然坏了…(相信我,真的不是我故意弄坏的…)
本来家人还想拿去修,但看到旁边有个现成的,想想,那就先用着呗。
结果,这一用,就到了现在,而那个旧的,再也没碰过。
好了,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想改变一个人,行动比认知重要得多的多。
昨天,我在读《能力陷阱》一书,学到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型——“由外而内”原则。
这个原则认为,一个人的改变,一定是由外而内的,外在表现决定了内在认知,而外在表现来源于行动。
改变,是先行动,再思考。
在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多少人还记得是出自这部电影…)
但顺序错了,应该反过来,正确的顺序是——过好这一生,进而懂得很多道理。
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字,“过”和“懂”。
换句话说,“过”就是行动,“懂”就是思考。
那为什么,行动比思考更重要呢?
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来源于过去的经历,在未改变之前,我们只能以旧认知进行思考,既然思考建立在旧认知之上,那如何实现改变呢?
像我的家人,用着旧的机顶盒,就不会认为需要一个新的。
而改变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与之前不一样的事。
做了不一样的事,收获了新的经历,产生了全新的认知,从而实现改变。
我思考了一下,这个“由外而内”的模型,也可以用来练习幸福力呀!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怎么办呢?那就去行动啊!发个朋友圈,告诉全世界,你有多么幸福!
外在表现对于改变一个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你向自己,向全世界,都表现得像一个幸福的人,你还能不幸福吗?
把自己当作一个幸福的人,让自己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