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习班第二组
今天上午,进行了简短而精炼的开班仪式后,我们听取了周建军老师《一所学校的场所精神——基于儿童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讲座,对空间文化和品德教育有了重新的定位与认识,被其传递给我们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两方面教育的新理念、新举措、高成效,不断冲击和震撼着。
例如:培养学生“有序”的课程中,不是我们传统无力的口头说教,而是有明确的要求:物有定位,物归其位等等,用行为表达进行评价,而且评价标准非常细化。圣菲小学宣传片课题介绍中,有这样一幕:收作业。每组先向后转,面向本组最后同学,一一接过作业,再向后转交给下一同学,最后由靠近讲台最前排同学,统一稍作整理,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每组作业后,整理交给老师。
试想,在校的每一项行为要求都这么具体和规范,校园处处呈现的该是多么文明有序的一道道风景!而养成的好习惯,将怎样陪伴孩子终生,令其受益终生!
下午,我们聆听了泡桐树小学,宁超群老师的《家校共育 与“合伙人”握手》,何庆华老师的《爱让我们在一起》讲座,分别从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讲了她们学校如何与家长携手教育,做法具体细致,案例生动感人。形象地告诉我们,班主任就是配合舵手,做好纤夫,帮助学生这一艘艘船顺利前行。
一天的课程结束,感觉被激励着、鞭策着,浑身充满了力量,急切地期盼着明天的课程。
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钟秀
2017年4月24日于川大
第一天,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真是一种幸福。意犹未尽的我在作业中回味、消化今天的学习。
上午,周老师以圣菲的各种实例为参考,为我们讲述了他心目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当看到老师们精心布置的“风信子信箱”、“冲突解决角”时,我立马想到,这不正好适合我们班的情况吗?然而更触及我心底的是周老师只言片语间流露出的他对教育的认知和感悟。不管是教室文化、人力文化、还是品格文化课程,他传递的理念都清晰明朗,那就是不仅要帮助孩子实际地解决问题,更是将每一种规范、每一种行为、每一分教育都细化,落实在具体的行为表达,并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真正的教育就应当沁人心脾,润物细无声。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自己也应该少给学生一点必须,多树立一分榜样;不仅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更要帮助他们学会发自内心地思考,发自内心地判断,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每一种花都是一种独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种可能。呵护自己的花,待她慢慢长大。
翠茵小学 李艳凤
2017年4月24日 四川大学
一所小学的精神应该是怎样的?它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一定蕴含着这三个特性:儿童性、互动性、以及人文性。尽管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室中的许多安排、设计应以儿童体验为第一标准。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光说不做”,而在圣菲,在许多国外优秀的校园教室里,他们已经开始从儿童的视角去设计教室、设计校园,以及设计课程,如:物品摆放低、色调明亮、以图代文等等。让儿童享受在这个“乐园”里,快乐成长,而我们更应该耐心的去等待——因为孩子们的成长是缓慢而有序的。
在互动性方面,我们可以将僵硬无趣的墙壁改变,变成一块块展示墙、创作墙、留言墙等等,让生与生、生于师、之间透过“墙壁”这一公共空间进行一次次的互动性对话。这样有助于我们有效地解决我们目前常见的问题得到解决,而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对话,我们能帮助孩子们去表达自己,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作为场所精神中的核心部分,人文性是渗透在其中的。我们今天总说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但孩子们将如何获得呢?圣菲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品格教育”。它囊改了各种孩子们成为“人”的需获得有效的能力,且关注你的孩子们。因此我们的课程其实是有个性的。这种类似跨学科、全学科的教育与我们常说的“综合实践课”。但我们常规设置教学时缺没关注课程的有效性和阶段性。其中“当美食遇上古诗”、“世界名画模仿秀”、“二十四节气品格活动”等,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我们花心思的课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心、用新,等待花开。
大望学校 魏兰花
2017-04-24 于川大
对品格课程的感悟
今天上午,我们会聚在锦绣之城的四川大学,聆听专家讲座,四川大学师范附属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周建军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所学校的场所精神》的精彩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收获颇多,其中让我最深刻的是圣菲小学的品格课程。
周老师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我们介绍了24个品格4级阶梯的课程,每个孩子都能在小学到中学这段时间去经历24个品格的养成,形成经验,习得基本行为表达,获得对品格的认知。
周老师说:“品格教育遵循了从易到难、从形象——实操——巩固这样的过程,每一个品格历经6个星期的培养,让孩子的美好习惯成自然。为此,品格教育深得家长、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圣菲小学的老师们用自身的生命品格影响、带动着一个孩子的一个好习惯、一个班的一股好风气、一所学校的一种好校风的形成。自推广这个品格课程以来,大量品格教育的成果在班级、在学校、在社会呈现;许多孩子的不良品行被纠正;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孩子的改变而感谢老师、感谢学校。周老师说:“其实这主要不是我们的功劳,而是品格教育蕴含的神奇感召力在起主导作用。”
听了周老师的讲座,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将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品格教育这一粒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让立德树人更加落地生根。
布心小学 谢晓霞
儿童人文与环境新美学
班主任工作应更具人文性,上午听了成都圣菲小学周建军老师的分享讲座后,学习了许多并有所感悟。
班主任虽然往往由语文老师兼任,但不能把语文课的思维代入班主任工作之中,班主任工作应拥有更多与学生对话的连接,必须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接而才能更好地接受学生。
通过在教室内设置更多与其他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媒介,如“冲突解决角”班主任以此为媒介约定通过接触与沟通解决学生矛盾,“留言杯”对同学、对班主任、对科任老师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班队课设计更多互动主题,比如“我想夸夸谁”“我今天特别开心”等让学生通过书面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多的是班主任老师能够从中了解到学生一些平时赧以直接对班主任老师口头诉说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加了解学生近况。
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够对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对班风,班级文化建设都有极大的提升效果。以上是我平时在班级管理中缺失的一部分也是今天聆听周建军老师的分享谈话中收获最大的一部分。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能提高班级整体的风气面貌,对学习有百利而无害。
赖凌杰
2017.4.24 成都四川大学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学校千方百计地教育学生,然而因为家长的不配合,教师的努力都白费。其实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的事,家庭教育对学生也是尤为重要的。
如何更好地与家长合作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
这就需要我们跟我们的“合伙人”握手了。怎么握手呢?
今天宁超群老师的讲座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善于与家长沟通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班主任既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需要让家长们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家校就及时的共同表扬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
有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我们教师共同完成。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校共育,与“合伙人”握手,让孩子幸福健康成长。
温翠娇
2017.4.24四川成都大学
周建军介绍圣菲小学的德育管理方法非常新颖而且能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并自愿遵守。老师就像一个守护者,要坚守教师这个岗位要求我们做到的每一点。老师要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守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守护孩子的闪光点。周建军老师说的一个细节,孩子们会制造出很多麻烦,例如去扣展示的作品。所以老师要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性,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并给予引导。教师就像孩子的第二父母,又像辛勤的园丁,还像一位守护神,守护着万千娇嫩的花朵。善于倾洒爱的老师,一定能得到孩子们最纯真的喜爱。
第二,老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孩子的心理,而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把孩子的引导内容自然地融入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让他轻松、自然、快乐的感受、认知自己的世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需求,不能单纯主观地按成人的思维填鸭式的教育,重视孩子成长的敏感期,给于孩子应有的引导。老师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用赞美的语言让孩子天天向上。
第三,老师要重视仪式感。在教育教学上,老师可能是年复一年做着相同的事情,可对孩子来说成长只有一次。老师必须重视孩子每个成长的关键点,孩子的入学、入队等都是一次重要的洗礼。老师要利用好这些关键时期做好转化工作,让孩子有成长!
东晓小学 王惠
2017.4.24于川大
构建适合儿童特征的教育课程
今天,聆听了四川师范附小圣菲小学周建军老师关于《一所学校的场所精神》的讲座,感触良多。
一、以人为本的的空间管理课程
周老师关于构建教育环环境新美学的理念,真是回归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儿童是我们教育服务对象,教育的场所要处处为儿童着想,以儿童特征为出发点体现人文关怀。周老观关于空间文化的三性,即儿童性、互动性、人文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爱的智慧。其中图片提示直观化,色彩明丽装扮,行为规范标准化和学生作品布满教室等系列场所教育课程,体现了老师新美学观的创意,教育场所成为了一门特色课程,每一个教室的角落浸润一片优雅文艺气息,弥盖浓郁的人文气息,创造了一个回归自然本质,体现儿童人文关怀的场所。在这样环境能下学习儿童,自然是幸福的,快乐。我们东昌小学“最美教室”的评比,也是开展创设更美育人场所的体现。期待的今后能在管教室空间管理课程上有更深的探索。
二、寓教于乐的品格教程,回归儿童本性。
儿童天性活泼,寓教于乐,孩子自然乐享其成“程”,“古诗与美食”“名画模仿”“二十四时令”等令特色课程,充分激发了儿童的天赋。这些课程的设置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儿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陶冶了品格。
今天周老师的讲座,再次令人体会到教育的无限可能、无限乐趣。
东昌小学 张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