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一个二十岁的男人,他以后想活成什么样子?估计很多男人的回答,都是要腰缠万贯。二十岁的我也是一样的答案,甚至已经人到中年,仍然想法依旧,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硬汉形象,心动无比。
这位硬汉就是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漫长的告别》中的主人公菲利普·马洛。
作为私家侦探的马洛心思缜密、睿智无比。虽然贫穷,但骨子里透露着一种高贵不羁。有挣钱的能力,又不困于金钱,孤独潇洒的外表下,他仿佛能够看透这世间的一切,时而浪漫,时而冷峻,魅力四射。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社会现实的侦探故事,引人思考。
作为《漫长的告别》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20世纪美国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开启的了美国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硬汉形象,此后所有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马洛因此成了硬汉鼻祖。
作为雷蒙德·钱德勒十分得意的代表作,这本小说在1955年,获得了为全世界优秀侦探小说家所创设的最具权威的奖项爱伦·坡奖,并且受到日本著名作家村山春树的推崇,他不仅读了十二遍,还亲自翻译这本小说。
至于其他各种好评,赞誉不绝。
这本书读起来可能很琐碎,但是静下心来慢慢读下去,就会发现金句叠出,时有惊喜。
友谊、爱、谋杀
在这部小说里,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在一家舞厅外无意中碰到了优雅潇洒的特里·莱诺克斯,两个有意思的人因为这个短暂认识结下了奇妙的友谊。当时特里和她的妻子西尔维娅已经离婚,西尔维娅是亿万富翁哈兰·波特的小女儿,不过生活很不检点。
没过多久,两人复婚。复婚后的某一天,特里忽然带着一把枪,让马洛送他去机场,因为他的妻子西尔维娅死了。马洛相信特里并帮他逃跑,之后警方以包庇罪把马洛逮捕。
已经被收监的马洛不肯认罪,警方忽然收到消息说特里在一个旅馆的房间里开枪自杀,还留下了自白书,这个案件结案了,马洛就被放出来。
作为私家侦探的马洛觉得这件案子蹊跷,就自己展开调查,没想到受到层层阻力,不管是律师,还是黑帮,甚至包括西尔维娅的父亲哈兰·波特。
在那些人看来,特里自杀,西尔维娅之死结案,是最好的结局,可以让丑闻不再继续。
此后马洛收到已经伪装自杀的特里的来信,里面还夹着一张五千元大钞作为感谢。特里在信里澄清自己不是凶手,但也表示这也没关系,不让这件丑事闹的沸沸扬扬最重要。
决心帮他洗冤的马洛这时恰巧接到一个活,这就是调查既是酒鬼,也是畅销小说作家的罗杰·韦德的失踪。
在这个过程中,马洛相继接触到罗杰·韦德的妻子艾琳,西尔维娅的姐姐琳达。
可是,罗杰·韦德被找到后,过了一段时间也死了。
两件命案相继发生,深入调查后的马洛最终找到了凶手。
这就是罗杰·韦德的妻子艾琳。原来艾琳和特里曾经结过婚,因为特里要参加二战两人不得不分手。没想到等两人再见面时,特里已经与西尔维娅结婚,可是西尔维娅生活不检点,竟然又跟她的丈夫罗杰·韦德通奸。艾琳嫉妒加恼怒,谋杀了西尔维娅。特里知道凶手是艾琳,为了保护她,就伪装自杀,主动为艾琳顶罪。
但是罗杰·韦德知道了艾琳的事情,情人被自己妻子所杀,既伤心又不能举报,情绪失落,只能借酒浇愁,对他失望的艾琳,就连他也一起杀了。等马洛揭露出艾琳是凶手后,艾琳自杀。
真相大白后,过着平凡生活的马洛,拒绝了同样是亿万富豪女儿的琳达的求爱,整容后的特里也回来与马洛告别,结束了这段奇妙的友谊。
马洛是雷蒙德·钱德勒所描绘的硬汉,其实,在马洛身上,也可以看到雷蒙德·钱德勒本人的影子:
出轨的真爱、酗酒、倔强、孤独、不羁、极具男人魅力。
与其说马洛是硬汉,倒不如说雷蒙德·钱德勒就是硬汉。
这本小说里,也随处可见他本人对于爱情、现实、金钱的看法。
中年男女的爱情
小说故事情节有出轨的设计,而雷蒙德·钱德勒自己的婚姻,也是勾答的别人的妻子。
1919年,一战结束,31岁的钱德勒离开军队,遇到了当时已经是一位钢琴家妻子的茜茜,两心相悦。其实茜茜比他大18岁,他以为只是8岁,直到婚后才知道这个年龄差距。
不过就算茜茜第二年离婚了,雷蒙德·钱德勒的母亲还是不同意,一直到五年后,36岁的雷蒙德·钱德勒才与茜茜成婚,两人感情真挚,终成眷属。
这本《漫长的告别》,就是他在去世前的妻子病床边照顾期间写成的,也寄寓着对挚爱漫长的告别的心情,还有他对爱情的看法。
凶手艾琳在书中回忆她与特里的爱情时说:
“我们曾经那么相爱,那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狂热、神秘和难以想象的爱情。”
艾琳自杀后,在留给既是丈夫的出版商,又暗恋自己的霍华德·斯宾塞的信中,这样写到:
“生命的悲剧,霍华德,不在于美丽的事物过早衰亡,而在于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
当马洛拒绝琳达的爱情后,雷蒙德·钱德勒又这样写到: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对于美好的爱情,既怀念,又留恋,可就是不能掺一点假,哪怕对方家财万贯。
艾琳杀害西尔维娅,就是因为她觉得那个荡妇,怎么可能配得上特里。
曾经给她美好爱情的特里,在她眼里也早已经死了。丈夫罗杰·韦德在西尔维娅死后的表现,更是让她觉得虚伪。
而如果爱情真的发生,什么年龄,金钱,哪怕是已婚,又都不是问题。
雷蒙德·钱德勒本人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漫长的告别》中对于中年妇女生活中的落寞,以及她们追求爱情时的描写,特别有意思,尤其是她们说的语言,特别的到位。
可能这跟雷蒙德·钱德勒本人在妻子去世后,他的助手、经纪人等多个女人又掺杂进他的生活里有关吧。
不要忘记自己的市井雄心
雷蒙德·钱德勒本人大器晚成。他20岁时立志成为作家,开始是做记者,然后又在美国四处游历,做过各种工作,之后在一战中参军,上过战场。一战结束后,为了生活,他在一家石油公司任职,并且做到副总经理的职位,但是因为酗酒,在44岁时被公司开除。
于是45岁的他开始自己的作家之路,接连写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几部被改编成电影,广受赞誉。
1951年,63岁的他开始创作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最终在妻子的病床前完成。
人生的多种经历,让雷蒙德·钱德勒本人尝尽生活的艰辛,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也看的特别透。
因此很多反映、讽刺、批判现实社会的金句,在书中随处可见。
比如雷蒙德·钱德勒借着马洛看街上的万家灯火时这样写到:
“一个富裕、繁荣、充满自尊的城市,一个失落、挫败、充满空虚的城市。完全取决于你的位置和的个人成就。我没有,我不在乎。”
尽管在这段话前,他还有一段现实而又消极的描写,并且用失望结尾。
但同样也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市井雄心。
其他比如下面的几句:
“普通人活的疲惫而惶恐,一个疲惫而惶恐的人负担不了理想。他必须养家糊口。”
“我性格软弱,没胆识也没雄心。我抓住铜戒指不放手,诧异地发现那不是黄金。我这种人一辈子会有一个光辉时刻,秋千架上完美的一荡。然后余生就全花在尽量不从人行道掉进臭水沟上了。”
“金钱有个特别之处,数量大了,它就会拥有自己的生命,甚至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简直是雷蒙德·钱德勒自己的生活写照。
失业前为了生活,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光为了生活,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失业后,为了理想努力奋斗,在实现理想的同时,也养活了生活。
经历过贫穷和富裕的生活,也让他对于金钱的认识更进一层,因此小说中的马洛对于金钱,也从不留恋。
怪不得村上春树每次遇到困境时,都会读这本书,以至于读了十二遍。
可能雷蒙德·钱德勒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想告诉人们:
不要轻易被艰辛的生活磨灭了理想,在生活的苦难中,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有所成就。
可能这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硬汉精神。
有个性的老男人
马洛的硬汉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的十分形象,美国当代推理小说家罗伯特·帕克曾经这样说:
“钱德勒似乎创作了一种后无来者的美国英雄形象:充满智慧、满怀希望、深思熟虑、喜欢冒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叛逆不羁。”
不迷失于金钱,心思缜密,孤独又高傲的马洛在表达他自己的生活态度时这样说:
“我生性浪漫,所以为了一些算不上理由的理由,做着别人都不理解又冒险的事,当我觉得无趣,抽身而出时,也没感到特别的惆怅。”
这样的人生观念,真是潇洒。
一提“硬汉”这个词,可能很多人就以为是杰森·斯坦森那种力量与智慧兼备的肌肉男。而作为硬汉鼻祖的马洛在身手方面只是个普通人,而全书中他的睿智、不羁又散发着浓浓的男性荷尔蒙。
当西尔维娅的姐姐琳达想一身相许时,他拒绝说:
“我四十二岁,被独自的生活宠坏了。”
三十六岁,富可敌国的琳达笑着骂他:
“你这个自给自足、自满自信、浑身是刺的混蛋。”
还说他一肚子自负。
但她仍然表示:
“要是这个世界花钱,我可以整个儿买给你”。
即使琳达想跟他维持一两年,哪怕半年的情侣关系,也被马洛拒绝。
除了不在乎金钱,自己的爱情观之外,还与高贵的尊严有关。
马洛能与特里一见面就结下友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特里也有那种看似偏执的自尊,宁可挨饿流浪,也不愿意当掉自己一身华丽的行头。
马洛也有自己身为男人高傲的自尊,不容被践踏,不管是哪种形式。无论是监狱里警察的怒吼,还是黑道上的威胁,琳达的金钱攻势。
而这更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个性不羁。
一个老男人能活成这样,真是迷人。
其实,组成这本小说的很多故事细节,都取自于雷蒙德·钱德勒的生活本身。
比如女人、爱情、出轨。他自己的婚姻就是来源于此,后半生更是与几个女人纠缠。
比如不困于金钱。他自从写小说开始,就慢慢摆脱了生活的贫困,最后去世的时候还留下6万美元的遗产,引得进入他生活的几个女人打官司。那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6万美元哦。
比如酗酒。雷蒙德·钱德勒从石油公司副总经理被开始,就是因为酗酒。他曾经有句名言:
“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
比如性格高傲,独立不羁,孤独。雷蒙德·钱德勒才华横溢,性格耿直,所以一般与人出现分歧时,都会坚持已见。这在他改编自己的小说为电影的过程中,显示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他酗酒又傲慢,合群的人就更少了。即使他的才华让他很吸引女人,也难掩他后半生的孤独。
比如用枪自杀,晚年的雷蒙德·钱德勒曾经尝试过用枪自杀,连开三枪,可能最后又有了求生欲望,都没打中。
总之,雷蒙德·钱德勒用手中的笔,把他这个有个性的老男人,从生活中搬到了小说里,之后又继续搬到了荧幕上。
至于效果如何,就像好莱坞的电影大师比例·怀尔德说的一样:
“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
从此,“钱德勒式”文风,被后世无数作家,争相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