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一代冷艳情痴的张爱玲在谈到弘一大师时曾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2013年,歌手朴树在演唱《送别》的时候感动落泪说:如果这首歌是我创作的,我宁愿立马死去。
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周恩来对曹禺说: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俞敏洪:我最崇拜的人是弘一法师!从繁华世界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那么决绝,一般人真做不到!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的人生大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李叔同,后半生弘一法师,以39岁为分水岭。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显赫的家族——著名的“桐达”李家,并且是李世珍的老来子,李世珍68岁时,妾室王氏才生下他。父亲李世珍曾官至吏部主事,之后辞官继承父业,经营“桐达”钱庄和盐务,成为津门巨富。
据说,李叔同降生之日,有喜鹊衔松枝送至产房内,大家都认为是佛赐祥瑞。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李叔同一生涉猎颇广,且成就颇深,可以说是博学多才的代名词。
佛学研究
弘一法师悲天悯人,可称大善。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法师为振兴律学,深入研修,著书说法,潜心戒律,实践躬行。他是近代佛教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著名的高僧。中国佛教律学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法师穷研《四分律》,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这本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弘扬佛法,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艺术成就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戏曲艺术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绘画艺术
李叔同,中国油画之鼻祖,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李叔同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书法篆刻
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精严净妙,清凉超尘,闲雅冲逸、富有乐感,以无态备万态,朴拙中见风骨,将道家的自然、儒家的谦恭、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中的逸品。
音乐艺术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