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女孩》的作者是张彤禾,主要描述了一些学历不高,家境不好的女孩,来到经济发达的城市中打工。她们或为自己的未来,或为生活所迫,忍受在外的艰辛。
“打工”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自己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低到尘埃的打工者。记得几年前,相亲的时候,有人说:你如果有正式工作就好了,找个打工的,多不体面啊。那时候,我就知道,打工,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意味着底层和不体面。
在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也有一些朋友,相继离开了学校,走上了外出打工的旅程。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在工厂会多苦。春节的时候,她们回家,有能力给父母一些钱,有能力买漂亮的衣服,人也变得更加机灵、漂亮。对她们,满满的羡慕。
几年后,当我读完大学的时候,也踏上了打工这条路。记得第一次工作,是学校就业推荐的,给我们说的是去工厂做管理层,结果是到工厂做普工,给玩具娃娃梳头发。每个娃娃,梳三下,放到一边,继续梳下一个。我坚持了一个小时,就逃离了。见识了工厂工作的乏味和艰辛后,我再也不羡慕年幼失学、外出务工的小伙伴了。我知道,她们吃了太多的苦,只是,不愿意说而已。
在中国农村,很多女孩,十五、六岁时就跟着乡邻来到了陌生的大城市。大部分女孩都从事工厂流水线工作,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每月只能休两三天,一个宿舍住十几个人。因为人员流失太快,她们也很难交上真心朋友。“朋友间经常会失散,因为生活改变得太快。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和别人失去联系。”
书中有两个主角,敏和春明。她们的理想,也是千千万万打工女孩的理想。她们渴望出人头地,渴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拼一个天地。她们知道自己没有多少优势,就更加努力。春明在日记里写:再也不要那样过。究竟我该怎样过?她用日记的形式呈现了内心的挣扎和不甘。
敏说:家里是好,但只能待几天。是的,对于外出打工的她们来说,家,更像是一个驿站。在家休息几天,享受几天贵宾待遇,又要奔赴工厂,奔赴未知的一切了,又要“靠自己”赤手空拳闯天下了。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代的打工女孩,从未放弃过努力。即便工厂的生活辛苦乏味,她们依然会花钱花时间在外面学习文秘、电脑、英语等知识。她们不抱怨,不依靠,只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合上书,我想对和我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打工女孩说:不管什么样的境遇,不管别人怎么歧视你,都一定要努力哦。我们要给自己足够的光和亮,让黑暗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