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找了个篆体字在线转换网站,获得一个美术字体,打印出来。然后垫上拓蓝纸铺在竹制的胎体上描边,就获得了底稿。
铜质的金属扁线塑性很好,立起来用粘丝胶按底稿轮廓粘牢,尖头剪刀在剪断铜线的那一刻,就是"掐丝"工艺。为方便操作,笔顺先小后大,先内后外。笨拙的追赶着字体前朝的飘逸。
处女作必定有些许遗憾。最大的教训是粘丝胶没有彻底把整根铜丝和胎体封死,导致了后期中心处不希望的色彩洇染
掐丝完成就该"点蓝"了。用固沙胶和彩沙混合成泥,填入铜丝构成的小格子。在微观世界里,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凸显。有时帮忙,有时帮倒忙。
"点蓝"在很多精细处翻车。还好有重来的机会,不满意的话,湿沙擦掉,干沙抠掉。重填重填!直到耐心耗尽。
配色纠结了很久,黑底红字的威严,灰底黑字的谦卑,最终还是白底蓝字的青花瓷静雅。也契合景泰蓝的名字。
用白色盖住底色需要砂层较厚,固沙胶水漫出铜丝,把蓝色洇出了,悲剧。
白色大面积填色区域很难导致表面平整,过度利用液体张力又将导致洇色,即便耐心等蓝色干透也避免不了。
固沙胶彻底凝结后,用环氧树脂覆膜。两种液体按1:3的比率勾兑,搅拌均匀后等待凝固。环氧树脂会使彩砂退回未干时的颜色,显得颜色较深。些许影响了原本的美观。
第二件作品叫"郎久旺丹",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吉祥符。翻译成汉语为"十相自在"。
这种线条笔直的平行线,非常容易暴露作者的真实水平。诸多细小的结构更是非常...虐。我被迫对图形做了很多简化。因为有那个篆体字的经验,勉强应付。其实篆体字和吉祥符是穿插完成的,减少避免粘丝胶和固沙胶的凝结次数,节约调胶盒。没把握的工艺先在前者练手。
郎久旺丹的九条纵线聚缩在7cm直径的狭小区域,简直把眼睛看花。为了理清交叉关系,在底稿上先是编号,后是涂色,还是弄混。好在差生文具多,掐丝用上各种镊子。点蓝派注射器上场,派棉签、旧牙刷救场。
彩沙铺完的那一刻,我想到了唐卡、彩粉曼陀罗以及一句偈语"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