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梯里,上班上学的人很多,刚挤了进去,就听见身边一个很严肃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一位妈妈正在数落身旁一个小朋友的不是,并列举着种种“罪状”。
从早上拖拖拉拉,动作慢,到前一天,作业不认真,马虎,再到考试漏题掉题,该拿满分不拿满分,再到在家里乱丢东西,不收拾屋子,句句有理。
不过孩子很委屈,有口莫辩。
数落完后,妈妈似乎还不够,不忘“结案呈词,”耳熟能详的“结案呈词”。
你太不懂事了,太不听话了,太让人费心了,你看谁家的孩子像你!
电梯终于到了,孩子也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看见孩子哭,妈妈更不开心了,我已走出了电梯,但身后传来妈妈犀利的声音:“你还好意思哭?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
当听到最后一句,我心说,真是可怜的孩子!
2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在承受各种不愉快经历后,体验各种非常情绪后,伤心难过不爽的时候,被要求不许哭,不允许表达,被生生剥夺掉自由表达情绪的权力。
憋着,似乎也成了一种技能,成为衡量孩子好坏的一项指标,乃至划归为情商。这是一件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的体验总是走在最前面的(其实成人也是),当妈妈的各种指责,当着这么多人面的指责,汹涌地扑向孩子,扑倒孩子的自尊时,悲伤,羞耻,愤怒,任何一种情绪被激发并释放出来,都会是自然而然的。
电梯里的孩子,就是这么自然地流露而出,不假思索的,这其实是一种内在本能地能量释放,恰恰是能够正常表达情绪的体现,恰恰是一个正常孩子的正常行为,而且需要这样。
而父母在给孩子带来激烈情绪反应时,却阻止它流露,显然违背情理。
如果孩子各种情绪总是被制止,被要求急刹车,并附加各种带有负面含义,孩子往往会在被迫控制自己情绪的过程中,最终失控,直至无法再具备识别情绪和感知自我的能力,这对孩子情感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形成阻碍。
等需要哭的时候都哭不出来,才是可怕。
3
伤心的时候哭,开心的时候就笑,发自内心的悲和喜,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这是孩子具备社会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孩子的各种正常情绪表达,都成为了一种很羞耻的事情,不可以被接受,不被允许,并被大人赋予了各种负面的评价。孩子不光不被允许犯错,内心还不被允许有正常的反应,这很荒谬。
当父母在要求孩子控制自己情绪时,本身就忽略了孩子,那孩子就根本没法接受你。
如果只是机械地用说辞,管教,去评说孩子的行为,漠视孩子情绪反应,直至让孩子自己去拒绝这种情绪的体验,不许哭,不许生气,不许....这无疑是在杀死孩子感性的功能。
看,我的孩子多坚强,多懂规矩,多懂事,多有情商。
孩子到是懂了规矩,父母却破坏了规律。
4
哭代表了懦弱,气愤代表了不讲道理,放声大笑也要注意场合,守规矩。
这并不是高情商的标配,相反这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扼杀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对方,体验自己各种感受的能力,这只会让孩子迷失。
如果孩子渐渐地会失去表达情绪的能力,只会选择逃离,且情绪迟钝。孩子看上去渐渐地也变“乖”了,但孩子已没有了天堂。
这种“乖”并不是情绪控制能力的体现,而是失去感觉的状态,压抑情绪的状态,抛弃自我的状态,而很多父母却往往误以为这是。
高情商,情绪控制力,首先得从允许自由表达情绪开始。
发现有情绪,认可有情绪,才是学会控制情绪,驾驭情绪的开始。
而并非不让其出现,不让别人看见。
没有情绪表达并不是成长起来的标志。
5
要让孩子成长,内心逐渐走向成熟,父母首先得去认可孩子是有情绪的,随时都会有喜怒哀惧的,这很重要。
情绪控制能力,是让情绪从正常渠道表现出来的能力,识别接受才能控制。
压制最终会喷发,失控会导致混乱不安。
当情绪这种能量,需要找出口的时候,父母应该明白,要给孩子一个释放的出口。否则,这种能量不会无故消失,只会伪装成其他的内心冲突,潜伏或变形,慢慢侵蚀孩子其他方面。
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看见自己的情绪,且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些情绪。
6
显然,电梯里的妈妈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愤怒,也就无法用合理的方法去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发现生气后面的动机。
当她毫无顾忌地把情绪宣泄给了孩子,就这么倾倒出去,形成攻击,孩子显然很受打击,特别是在“为孩子好”的大标题下。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自己对ta表现的感受,直接告诉ta,我现在高兴,或担心,或生气,或失望,不仅可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满意或不满意,同时也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意图,且不会伤害孩子的情绪。这才是智慧和情商。
此时,孩子也自然正确地学习到情绪的表达,也自然理解到你的感受。
当这种表达方式建立。孩子会很快了解到父母的要求,自然也会体会情绪。
让自己合理表达情绪,让孩子自然表达情绪,这才会帮助孩子逐渐成长,真正得培养出情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