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有数百位联系人,
群聊小组至少10个,
但是你没兴趣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就像没人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铺天盖地的信息来源,各行各业天南海北纷沓而至,
你滑动着6寸的屏幕就看着这个异常“博学”的自己,
美图+拼图上传朋友圈就是你风生水起的另一个理想世界;
至少5页的app,
要多有趣就多好玩儿的文字,图片,视频,综艺,电影,短片,真人秀,
你的真实生活如此“完(fa)美(wei)”
孤独?呵呵,是几次元来的?
孤独,并没有张楚唱的那样“可耻”
在古代,不短信,没网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而不是早高峰,寻找爱情或挚友。
那么在这两座山的路途中,心也难免孤独。
所以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王子》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星球。
蒋勋说,人有六种孤独: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
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
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
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
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
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孤独感说白了到底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儿。
摸不着,抓不到,也不像其他情绪可以轻易的移情到其他人那里。
日积月累,也就越藏越深。表面的热闹永远无法消除,惟有剥开它面对:
可能有生之悲伤,爱之恐惧,求不得之绝望……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把孤独感,分为人际孤独、心理孤离、存在孤独三个层面。
说白了,就是和他人,和自己,和世界发生任何不愉快而产生的孤独。
即从我们出生开始,伴随生命驱力而来的自我成长,漫长的一生中,
藉由对世界认知的建立——夹杂生本能与死本能的焦虑抑郁;
父母关系的依恋无法满足——人际关系永远无法完美;
自我内在安全感与攻击性导致不断分裂与整合,都将带给我们孤独。
而如何克服孤独?
回归我们生之最本质的需要。理论上说,有三点:
❶感恩是对抗孤独的有效方式之一,感恩的过程便是在接受和给予之间建立了密切关系。研究婴儿的生命展开状态,承接生命美好的这个器皿越大,越需要感恩慷慨有回报愿望的能力越多。
❷认同家族成员这事永远做都不晚,From your heart。好处便是远离身心各种疾病的同时与生命中往来各色人丁的关系将手到擒来。不会有人际交往恐惧症,不会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伐木累,不会拒绝陪伴无法交心不懂倾诉亦无法倾听。
❸减少对客体的依赖即对所爱者之内在和外在亲密感的过度需要。简单说,真正的由脆弱变强大,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基本成熟。
细想想,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聊的也是这点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重境界,认识体会到孤独,用感恩之心建立和世界的关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重境界,因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重现父母和家族系统关系的解决整合,在此过程实现自我成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为自我内在关系和谐而真正做到遇事淡然,处事坦然。该来都会来。
孤独感,只能被降低,永远消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