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贤言萝卜
孩子上了初中,父母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睡不够觉了。
原来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楼下,稳稳的睡到6:30才起来做饭,7:20叫孩子起来洗漱吃饭。真是悠哉悠哉,不要太爽。
现在可好,每天5:30就得爬起来准备饭菜。6:00准时叫孩子起床。6:30少爷磨磨蹭蹭的开始吃饭,7:00好容易扔出门去~就这样还是头一天晚上得把早餐的粥定时做好,要炒的菜洗净备妥,要做的肉类拿出来解冻,要吃什么主食也得想好。
当然面临最大变化的还是孩子。
首先是学业压力大了很多。语数英一如既往的要学。初一又增加了地理、历史、生物、道法,这些都要背。语文老师总是喊着让多读书增加积累。奥数、编程、英语等课外班也不能丢下。
各科老师们随时就考个试,然后班级里面有一个排名。每次发成绩都要小紧张一下。一个月一个月考,月考成绩既有班级排名,又有级部排名,一个月大紧张一下。月考结束没多久,期中考试又来了,和月考一样,级部排名,班级排名,再紧张一下。1月8日就要期末考试了,感觉时间真是不够用。初中生活好可怕。。。
孩子的作息也改变了很多。
小学时候,回到家才4点钟,课外班都可以安排在这个时间,所以周日我们可以完全的空出来带孩子出门玩一下,彻底放松心情,给下一周的学习充满电。初一平时的时间完全不可能安排课外班了,放学回到家就6点多了。吃完饭还有2个小时左右的作业要完成,还要抽时间完成课外班的作业,每周还要看课外书,背古文。
Anyway, 奥数要上,编程要学,课外书要读,古文要背,唐诗要背,英语要学,这些都不能丢下。那应该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呢?
首先,最最重要的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争取把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完全消化吸收。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容易不自觉的遗漏一些内容,这是因为在家里的时候,阅读的时间和不进行阅读的时间是没有明显的分界的,这样我们可能读的时间会比较长,注意力慢慢无法全部集中在内容上,就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形。而听讲的时候,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的时间是严格界定的,如果全神贯注的听讲的话,这40分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在大脑疲劳之前,我们就可以完成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如果这些知识点在上课的时候就完全理解并吃透,那么课后的功课就会简单许多。
其次,要想听课效率达到最优,课前预习就必不可少。这个预习可以是课前一晚上抽出几分钟来翻翻下一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开学之前把这个学期的课本大致翻看一下。初一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少,尤其是第一个学期,基本就是六年级和初中生活的一个过渡适应期,提前预习一下的话,很多内容都会理解,再结合上课听讲,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难点。
第三,课后的家庭作业要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都是和当天课堂上讲的知识点相对应的,我们的大脑很懒,如果一个内容只接收一次,那么很快就被他当做不重要的内容给慢慢遗忘了。晚上做作业,就是帮助大脑加深印象,让这些知识点更加明晰的存在脑子里。可能写作业的过程中,又会发现课堂上没有听懂或者听懂了,但不是很有把握的内容,这时候通过写作业的时候梳理一下,等于查缺补漏,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抓瞎了。
第四,对于初一增加的几个新的科目,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
历史、道法和生物课,想考的好有个简单的诀窍:课上听一听,课下背一背。请一定不要把背诵的时间推后,哪天有这两门课就一定要把当天学的内容里面该背的背过。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抄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每节课后的晚上抄一点,积少成多,期末考试的时候拿出来简单一翻,妥妥的。
地理课完全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搞定的,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理解,如果不理解而去硬背的话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的。比如说锋面雨的成因,比如说热岛效应,比如说等温线,比如说一年四季的变化,比如说南北回归线。这些知识点如果理解了的话就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不理解想硬记住却很难。还是那句话,上课好好听讲,吃透关键的知识点,学地理就会事半功倍。和历史同理,一个集合关键知识点的小本子非常推荐,平时点滴积累,期末受益无穷。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些东西。但是有些孩子能做到,而另外的孩子只能部分做到,有些孩子干脆做不到,结果都反应在考试结果上,清晰可见。
一分耕耘就一定会有一分收获,冲鸭少年!
不过,我该怎么保证一周8个小时户外运动时间呢?头疼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