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不苦的?
幸福的模样大都相似,而不幸却各不相同。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提问者讲述了一个16岁的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小伙,曾找到过月薪6k的销售,但因为不想背20多页的册子,所以选择了工资2k而且需要加班的服务生的工作,因为于他来说背册子太辛苦了,如果要那么辛苦的背册子,那又何必当初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呢?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学习的苦,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吃”,而这吃了这些苦之后,短期内还看不到成效;而对于生活的苦,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动承受者,只是每个人承受的“苦”是不一样的。
02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其实是被环境影响和塑造的,而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根本没有选择权。
一个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人,一个从来没有看过外面世界是怎样精彩的人,一个经常受苦的人……被这样环境的影响,慢慢地他就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像《天堂电影院》里说的“如果你不走出去,你就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就像提问者说到的那个16岁的少年,如果在他之前的经历中有因为学习就让他轻松的得到了某个东西或取得某个成就,他就不会认为当服务员轻松。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学习不一定让他不吃苦,所以他宁愿吃生活的苦。
你根本没有见过好的东西,所以你就会以为自己现在的就是最好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你或许都忘了到底什么是“苦”,什么不苦了,因为对于生活的“苦”,你已经“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