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行道树下穿行,自在陶然。它不仅给我带来一片清凉,还带来悠然的怀想。
南京行道树
从河西搬到鼓楼后,我的座驾就换成了新日牌电动车。盛夏时节,骑着电动车在大街小巷穿行,竟然感觉凉风习习,阳光不刺眼。
抬头望去,骑行道上浓荫如盖,偶有阳光透过纵横交错的枝叶洒下来。原来,道路两边都栽满了高大的树木,很多粗壮的枝干有一人合围,三五米一株,密密匝匝,一直延伸向路的尽头。
暑假里有事,连续多日上班,我躲在树阴下骑行,避过了滚滚热浪。最便捷的一条路线是由安仁街从北往南走,左转至一条大道——北京东路,一直往前,穿过太平北路,右拐至兰园,曲曲折折,从小巷出去,即到小营北路,直行到头,往右折向龙蟠中路,再过两分钟,就到位于珠江路的学校了。这条路线走得多了,两边的行道树都刻印在脑子了。
安仁街,南起北京东路,北至傅厚岗,清代即有此街,传以“平安康泰”中的“安”字和“仁义礼智信”中的“仁”字组合得名。说起安仁街,知道这个老地名的人并不多,但提起高楼门,熟悉的人就多了。安仁街重修时间应该不太长,两边栽种的法国梧桐树干并不粗壮,大多数只有三拃长。可是左转至北京东路,情形立马变了,道路很宽,路幅近40米,两侧皆有花坛,花坛和路边建筑围墙中间是骑行道,宽不过两三米,却矗立着两列有点年代感的水杉树,主干高数十米,上方枝叶扶疏,层层叠叠,密密交错着,形成一条长达几百米的林阴道。有时,我带着小儿一起,他很兴奋地催我再骑快点,风呼呼地从两臂下穿过,有飞起来的感觉,我们一起大笑。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水杉,第二次再走这条道时,才注意到花坛里还种植着雪松,枝干较细,但也遮挡了很多阳光。
穿过太平北路,右拐至兰园,又是一番新气象了。兰园一号、二号、三号建筑外墙簇新,不知是不是新修建不久,墙头上绿茵茵一片的是爬山虎,墙内遒劲的树干努力伸向高处,滴翠繁茂的枝条低低地垂在围墙外。
拐一个弯,即是宽约五六米的小路,向前走十来米,眼前亮了起来。从兰园7号民国建筑开始,左侧种植的都是细细的槭树,紧贴围墙根,有三四十米长。槭树叶子呈掌状,在风中摇曳,别有风姿,不由期待它到秋天变为红色或黄色的情景。还没有细细观察,荷花玉兰猝然映入眼帘。驰过兰园11号,抬头即见较为空旷的道路右侧昂扬伫立着几株高大的荷花玉兰树,叶片较长大厚实,迎向阳光的一面油绿发亮。这玉兰花开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呢?什么时候开花呢?我暗想,此后常走此道,一定要看看它开花的模样。第三次经过时,数了数目,一共七株玉兰。为什么是七株呢?再看向左侧一溜排店面,发现贴着店面还长有两株瘦小的玉兰树。看来树木生长,要有足够空间,要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和土壤啊!
推车前行,向右踅进一条小巷,小巷很窄。快到巷口处,右侧围墙内伸出长长的一根枝干,它低垂下来的绿叶遮挡了小巷上空全部的艳阳。这株古树有近两人合围,我起初以为是菩提树,不成想是杨树,枝叶擎天,树冠很大。站在院墙外的我翘首以望,也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绿阴如盖,站在巷口负责防疫检查的志愿者们得到了全部的清凉。我和志愿者们互相道声“谢谢”,心里愉悦的不仅是得到了一片清凉。
从小巷左拐出去,即到小营北路,道路宽敞,视野开阔。左右两侧是军区大院,有警卫把守,路上行人不多,庄严肃穆的气氛和刚才小巷的熙攘不一样了。道路右侧的法国梧桐树龄很长,主干很粗壮,一人抱不过来,近一米高的地方即向四处伸出粗大的枝丫,墩墩实实,向主干道上倾斜的长枝下,浓荫覆地。小营北路左侧围墙外是一排香樟树,跟对面的梧桐相比,树龄较短,枝干细弱,叶片小巧,但依然执着投下一片阴凉。
小营北路从西向东,直行到头,往右折向龙蟠中路,又见高大挺直的法国梧桐了。南京比较宽敞的主干道上大多种植梧桐树,我知道的就有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四牌楼、陵园路……宽敞的路面上空被两边梧桐树伸展开来的枝丫完全遮蔽,但是仰头望着,就感受到沁人心脾的凉意。南京人对法桐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毕竟法桐在南京安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法桐魁梧的身影。法桐,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也一直默默陪伴着每一个南京人的成长。在南京生活久了的外乡人渐渐熟悉了梧桐,也渐渐喜欢上它的伟岸与朴素,虽然也烦恼春天时的飞絮。大概是梧桐树生长速度快,枝干挺直粗壮,蒲扇似的叶片碧绿肥大,遮阴效果好,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所以法国梧桐被引进南京,成为南京街头最显著的标志,也成了南京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它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孙中山喜爱梧桐树,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时,为了宣扬三民主义纪念孙先生,南京政府特意从法国引进梧桐树。不管哪一种来历,梧桐树和一百年多来的南京历史有关,所以走在绿阴如盖的梧桐树下总是浮想联翩,人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往历史的纵深处滑行。
刚刚搬家,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每天出行,我都选择不一样的路线。丹凤街、进香河路、成贤街、太平北路大体是平行的,从北至南,北京东路、四牌楼、珠江路都是从西向东。我从家出发,随心所欲,率性而行,今天窜入进香河路,明天就可能扎进不知名的小巷。
进香河路两侧林立的是挺直修长的水杉,中间花坛里面矗立的是宝塔似的深青色雪松。这条路两边各有一条长长的林阴道,路窄树密,店面又少,比较安静。我一边骑行一边想起《儒林外史》中写的景象:“满城的人都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这条路原本是条河道,连接着鸡鸣寺跟秦淮河。有意思啊!丹凤街太热闹了,树少一些,热气腾腾。不过,丹凤街与卫巷交界口有一株粗壮的枫杨,很吸引人。远远看到,顿觉凉风拂面。
最喜欢的还是成贤街,道路约四五米宽,右侧大都是榉树,左侧是香樟吧。榉树象征祥瑞,给人希望。在这条路上种植此树,是否别有深意呢?这条成贤街果然名不虚传,得此名是源于著名学府东南大学吧,东南大学始建于二十世纪初,正门位于四牌楼。四牌楼两侧密植法国梧桐和枫杨,路很宽,但因为古树苍翠浓密,阴凉无比。站在树下听着不绝于耳的蝉鸣,不禁想起“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的逸韵。不过我更爱慕成贤街,一是这条路比较幽静。路的右侧是大学的栅栏墙,校园内的景致可以窥见一二。栅栏内近处有一排老树,广玉兰、枫杨、槐花……树木葱茏,枝条低垂,绿叶摇曳。让人欣喜的是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细小的白花静静地洒了一地,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多前故乡家门口种植的那株老槐,记忆中老槐是多么的高大啊,树上悬挂着一串串白色的槐花。我仰望了很久,才会有邻家的哥儿给挑下一两串解馋。夏天时左邻右舍都喜欢聚在树下乘凉,老人妇女在树下择菜闲聊。中午偶有邻居给我家端来了香喷喷的槐花饺子,可惜我母亲不会做。唉,因为疫情,我有两年没有回乡了。二是这条路左侧黛瓦白墙,古朴雅致。不经意间看到一处宅院里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这是杨廷宝故居,乃杨先生自己设计建造而成。杨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故居大门两侧镌刻的一副楹联准确概括了他一生的建树,上联为报国心凝建筑,下联为济川德誉海天。因受疫情影响,大门紧闭,谢绝访客。我站在门外,想象院内嘉木成片、竹影扶疏的画面,已是怡然。这悠悠长巷,应该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去处和特别的故事吧。
骑行在南京的路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绿树。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绿树就看到希望,还能想象那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的春天。疫情下,南京的夏天渐渐远去,色彩斑斓的秋天已在不远处浅笑嫣然!
前两天,我出去办事,正巧路过北京西路,这条路上种满了银杏,沿路望不到尽头。小小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迎着阳光在风中哗啦啦舞动,可爱别致。我又推车慢行,突然瞥见挤挤挨挨的银杏叶中簇拥着一串串饱满的淡青色白果,连看几株树都是如此。南京的盛夏终于与我们挥手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