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策略VS焦虑臆想”,演绎“高效人生VS平庸人生”。
玩现金流游戏最初的想法,希望借助游戏提高财商思维。随着玩游戏时间的积累以及定期梳理,越来越发现玩现金流游戏除了提升财商思维,更带给我“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体验!
游戏规则以及市场环境:
本期游戏规定:玩家之间不能联合投资。
全程市场环境:机会少,市场冷清。
游戏玩家表现:
第一部分:冷静策略应对,中等收入人群高效人生。
【关键过程】
游戏破冰环节,快速记住所有玩家的名字。
正式游戏环节:
1、分类事项。
(1)重要又紧急事项:填写财务报表等。
(2)重要但不紧急事项:认真倾听各位玩家宣读卡片、观察市场动态、适时給玩家提供针对性帮助等。
2、明确时间分配原则。
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完成“既重要又紧急”事项-准确填写财务报表;
其他时间用来跟进“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如:认真倾听各位玩家宣读卡片、观察市场动态、适时給玩家提供针对性帮助等等;
3、管理情绪:无论市场冷清还是高涨,投资决策不被环境左右,避免过度情绪。
4、“三知三清”。
第一、知自己:时刻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财力雄厚/财力一般/财力弱势);
第二、知玩家:时刻清楚其他玩家投资风格(激进/保守);
第三:知市场:时刻清楚市场走向;
5、把握当下。
有了前面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以及“三知三清”,几乎每一个当下都能在第一时间识别机遇或风险,或者促成交易或者果断放弃。
整场游戏一切尽在玩家4—KX掌握之中:全场贡献流通现金量超过50%、全场第一个出圈!
——玩家4-KX的表现,在具体玩游戏阶段我是没有观摩到的。进入分享环节,听到对方分享,我才知道自己完美错过。
【事后分析】
游戏过程,我为什么会“看不见”其他玩家的表现?
从游戏第3轮开始一直到游戏结束,我持续焦虑,游戏长期目标抛到九霄云外,脑力、心力全部聚焦在“解决短期温饱问题”上面。游戏全程我既“看不见”市场情况,同时还被惯性思维“操纵”。完全就是“只顾埋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
第二部分:焦虑臆想应对,高收入/中等收入人群平庸人生;
一、玩家1(我自己)“焦虑乱投奔”,连环“感性”投资,演绎“捉襟见肘”人生。
【关键过程】
1、“不平等”投资-“3房2厅”。
游戏时间90分钟,通常玩游戏15~16轮次。本期游戏前3轮,我抽到“额外支出、银行存单、市场风云”等卡片,我开始心里嘀咕:1/5的机会过去了,我还没有持有任何资产。隔壁玩家2-WB也突然来了一句:今天市场环境不景气......随后他在“大买卖、小生意”的机会面前,果断选择了“大买卖”机会卡片。我听到了“3房2厅、投资收益率56%、+月现金流750元”等信息,立即提出来合作购买。我提出来投资分配方案:我分担50%首期支付(8000元),同步享受50%的未来收益(资本利得或者现金流),他倒是接受了合作购买的要求,告诉我:可以提供给我50%分担首期支付的机会,但只能享受20%的未来收益。我知道“霸王协议”对我不公平,有些犹豫是否要合作,反过来想到“3房2厅”的市场风云概率比较大,即变现机会较多,能挣一点是一点!所以游戏当下委屈自己做了这笔“不平等”投资:手里5000元+现金,临时从银行借贷3000元,凑齐8000元。
——游戏中期,合作购买的“3房2厅”大买卖遇到了“3房2厅”市场风云,我快速计算出:扣除抵押贷款,这套房产可以获得资本利得36000元。迅速建议玩家2-WB抛售。玩家2-WB来了一句:主动权在我,我来决定要不要抛售。听到他这么一说,我有点生气:好心好意帮他分担,整的我后期寸步难行不说,还没有一点话语权!也许玩家2-WB那句话是跟我开玩笑,后来他居然把“3房2厅”大买卖抛售了。按照前期“霸王”协议,我可以分得7200元资本利得。没想到“铁公鸡”玩家2-WB提出来分我8000元(比预期收益高800元),同时交给我1张10000元,让银行家找钱。我想到为了这次合作,我不仅从银行借贷了3000元,承担了额外300元利息,同时还被银行家以“非法合作”名义罚款1个月现金流(2600元)等额外支出,小声要求9000元收益。“铁公鸡”玩家2-WB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我解读为“OK”。
2、“打水漂”-“MYT4U-20元/股”。
游戏第4轮遇到“MYT4U-20元/股”的机会卡片,我还是沿袭前期“焦虑”思路:买不起房产,囤点股票也行,总之有资产总比没资产好。从银行借贷4000元,持有200股。
——游戏中期“MYT4U-20元/股”的机会卡片,遇到“MYT4U-合二为一”的市场行情,200股变为100股;后来直到游戏结束“MYT4U-20元/股”的机会卡片,再也没有遇到抛售的市场行情——4000元投入被“打水漂”。
3、“略有收益”-“OK4U-10元/股”
游戏第5轮遇到“OK4U-10元/股”的机会卡片,我继续沿袭前期“焦虑”思路:买不起房产,囤点股票也行,总之有资产总比没资产好。从银行借贷2000元,持有100股。
——游戏中期“OK4U-10元/股”的机会卡片,遇到“OK4U-20元/股”的市场行情,200股获得4000元资本利得收益。
【事后分析】
1、焦虑当下,只有“感性”,没有“量化”,购买了“自以为是”资产的房产。
合作购买的“3房2厅”投资收益率=(“霸王”协议分配的月现金流150元*12个月)/(8000元首期支付+2600元罚款)=16.98%。
房产抛售后,原始投入的资金(8000元首期支付+2600元罚款),都没能全部收回成本。
2、焦虑后续连锁反应,为了投资而投资。
(1)失去判断力,乱投资。
在没有流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前提下,遇到“股票MYT4U-20元/股”的机会卡片,完全没有考虑到“20元/股”的股价,已是处于市场中位值水平,纯粹为了持有而持有;后续遇到“股票MYT4U-10元/股”的机会卡片,也没有想到“10元/股”的股价低于市场中位值,可以适当加仓持有。
(2)靠借贷过“胆小慎微”的日子,投资机会使用价值未有最大化。
一期游戏90分钟,大概可以玩15~16轮。据不完全统计,每个玩家每期游戏有25%概率抽到机会卡片。即一场游戏下来,拥有可能带来资本利得或者现金流的机会大概4次。我把全场50%的机会都投入到了购买数量较少的股票(MYT4U-200股、2OK4U-200股。),这个50%的机会,使用价值未有最大化。
3、持续焦虑,没有心思第一时间关注市场信息,积极促成资源链接。
二、玩家2-WB 焦虑促使刻意激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市场变现猴年马月,老帐未清又添新账。演绎"债台高筑"人生。
【关键过程】
玩家2-WB 选择的职业是医生。前面几轮,市场趋于冷清,所以逢“小生意、大买卖”机会,玩家2-WB一定选择“大买卖”。整场游戏除了大买卖1-3室2厅,有变现获利。其他:大买卖2-小型旅馆、大买卖3-8室公寓、大买卖4-4室公寓、大买卖5-2室公寓、大买卖6-8室公寓等5个大买卖,都没能顺利转让給其他玩家或者遇见相应市场风云获得变现。
【现场困惑】
游戏上半场,我很欣赏玩家2-WB的魄力,尽最大“杠杆”能力,持有资产。我开始效仿操作!
游戏下半场,看到玩家2-WB堆积的“大买卖”资产迟迟未能变现。我开始困惑:
如果游戏后期(人生中晚期),针对性市场风云出现,玩家2-WB火箭速度积累财富,迈向人生巅峰;
如果游戏后期(人生中晚期),没有针对性市场风云出现,玩家2-WB手无寸金、租不抵债,个人和家庭生活寸步难行。
【相关启发】
投资的目的是赚钱,赚钱是用来享受生活,而不是吃苦!股神巴菲特早年间着手投资,也是先满足家人相对富足的生活后再用多余的钱进行逐步投资。不至于有可能投资失利,连累家人跟着一起吃得差、用得差、住得差、穿得差......任何投资的起点,都是先将家人照顾好,并将风险与之切割。只有做到这点才是合格的投资者,否则,都是用家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筹码的赌徒。
三、玩家7-XQ 上半场悠哉悠哉,下半场焦虑盲目。演绎“饥不择食”人生。
【关键过程】
1、玩家3-WD抽到一个投资收益率为-12%的“3房2厅”大买卖,玩家7-XQ听到宣读“房产信息”,以为是个“香饽饽”,“0”转让费拿下后速速持有。巧遇“3房2厅-90000元/套”市场风云,“负数”变现认清真相: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能实现“盆满钵满”的人生!
2、玩家2(我)抽到一个“征求有限责任合伙人—+现金流1000元”大买卖。向市场宣读资产信息的时候,玩家7-XQ立即向银行借贷5000元,急于合作持有。哪知市场变化银行家表示:不能合作购买。玩家7-XQ当前购买能力不足以承担25000元首期支付,借贷5000元不仅未能发挥预期的使用价值,还因此为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增添了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后期点评环节,银行家补充了更深度的说明:现实生活中很有可能因为这笔“5000元小额借贷”,银行因此给玩家7-XQ贴上“低信用资质”标签,后期如有其他需要从银行借贷的大事件,比如:买房、买车等,玩家7-XQ要么需要付出更高利率的代价才能从银行借到钱,要么被银行评估为偿还能力弱,干脆不给借!
【相关联想】
玩家7-XQ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我和团队也有类似表现:
1、按照年前明确的全年业绩目标,细化到每周的工作目标:提交10份优质简历,至少有7人通过简历筛选进入面试。有些时候工作上并不是那么自律,星期一、星期二懒懒散散、潇潇洒洒,把推荐压力堆积到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甚至是周末。时间紧迫为了完成推荐数量,遇到BAT(百度、阿里、腾讯)背景的候选人,就默认为自己遇到“宝贝”了,信任度单方面增加,人选判断相对粗糙。经常被现实打脸:你以为TA是王者,其实TA是青铜。最难忘的一个CASE:团队小伙伴推荐某BAT背景的候选人X到公司战略客户,面试环节一路过关斩将,发放offer指日可待,客户和公司都非常开心。随后背景调查环节却被无情告知“此候选人简历造假”:1、简历上BAT工作时长超过1年,实际BAT工作时长只有6个月;2、离开BAT后,分别加入了另外两家公司,工作时长分别为1个月、3个月。这两段经历书面简历上未有呈现......随后这个Offer被其他同行推荐的第二梯队人选拿走。我们陪上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不仅没有结果,还在客户方丢失印象分!
——凡事有目标,参照“要事第一”原则行动,控制节奏“不偷工减料”,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不被动!
2、很久以前,招商银行向我推销一款保险产品:当月信用卡消费金额分3期偿还,我就可以获得第1年免费购买该款保险产品的资格。我没有作任何思考,选择了分期偿还。结果是:自从有了分期偿还信用卡消费的历史,每当我的月度信用卡消费超出10000元,我就能接到银行工作人员电话“了解到我曾经有分期偿还的经历,当前信用卡消费超过10000元。可以帮助我操作:分X期偿还这笔消费。利息8折优惠,同时还可以获得N积分,未来可在银行商场兑换商品。”......我的那次无心操作,被银行贴上“低消费能力”标签。
——珍惜征信资质,让它价值最大化!
现金流游戏可以重来。现实生活,时光不会倒流,生命不能重来!
“一期一会”,不负时光,不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