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北街小学 酒书兴 今天的分享从何谈起呢?我想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的问题”说起,以抛砖引玉,恳请同仁指正!
1. “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给教师的建议》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课后,其他教师问这位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的,那位成功的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多么令人震惊的回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进行这种准备,“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充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他曾经观察了几十位这样的教育能手,他们在课时计划里并不写讲解的内容,而只写一些为了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需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一些细节。这些能手对课堂上所教的那门学科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异常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处于他们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教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教与学,效果岂能不好!
1.而反观我们,有时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准备几天几夜,反复备,反复改,甚至把要讲的顺序和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尽管教学环节设计精心,教师准备充分,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语言做作,缺乏感染力,有时在课堂上还会由于紧张而忘了精心准备好的内容,有时学生的反应明显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可教师却不能灵活地调整计划,而是牵强地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教师的原计划中。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
2.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要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尽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3.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他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组织起活动就会非常轻松,孩子们听得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自然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孩子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亲近和接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富有激励性。所谓准确,就是观点明确,语意清晰,遣词得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
再次,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
以上浅陋之见,再次恳请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