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作为一种重要的源始体验,其生发有三个要素:lover(主体)----loving(爱的动作)----be loverd(被爱者)。欲爱eros,与诚爱agape差别不在于对象不同,而在于爱的方式不同:eros是从自身欲求出发的爱,而agape是倾注自我于他者的成全式的爱。前者关切自身,而后者关切他人。西方文明的两极传统,希腊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对爱的理解也诉诸于这两种。
希腊文明将爱归结为一种强烈的欲求。在其温情又神秘的神话中,爱神是一位特别的神:他既有一切良善美好的自然属性,又有公正、审慎等道德属性。诗人说他造成了:
人间的和平,海洋上的风平浪静;
狂飙的平息,一切痛苦的安眠。
他使人们羞丑爱美,又有无与伦比的勇气。而论到这位爱神出身的时候,说他是丰饶神波若和匮乏神贝尼亚所生。因此介于匮乏与富有,无知与智慧,神明与人之间。又说是爱神缺乏美的:
A.爱神必然爱美及一切良善;
B.所爱即所缺;
(B1.爱是对某一对象的爱
B2. 若爱某某,必然盼望它,所盼望的是他所没有的)
C.因此,爱神是没有美善的
爱神缺乏美,却又因其缺乏渴望美。那至美的东西是什么?不是美的形体,也不是美的品德,而是美本身,即理念。它不依据他者存在,本身就是基础,独立不倚。这是人类的纯粹理性所构筑的绝对完美的概念,是超越实体(reality)的存在(being)。对美本身,即理念世界 的爱,应当生发人的一切追求和热情,也是内在于人其中且并成为其存在的原因。即:我爱故我在,我爱故我残缺。
在欲爱中,所关切的始终是人本身和其局限,以及这一局限的内涵和消除方式。在从低层次的自我到高层次的自我,即生存到超验的上升过程中,瞄准的是人自己。在爱的关系中,不管爱的初设对象是此一或彼一,上帝或撒旦,其最终都将作为认识、发现、认可、实现自己的媒介。换句话说,不管此爱以何种形式,面向何种对象,都将是索取性、占有性、征服性的爱,即自爱。
而这也正是基督教之爱,诚爱(agape)的对立面。诚爱之爱在于,将自己奉献出来,倾注于他者。此处的他者为真正意义上的他者,即在诚爱的关系中,被爱者的所行、所是,与爱者的欲求完全无关----上帝爱人,不以人之所是为条件。此爱的生发是自发性的,不计回报的,甚至存在遭受对方误解的可能性。上帝是诚爱的来源,也是这一爱的最大注解:上帝将爱子耶稣基督献身给人,又将圣灵赋予人,将自己奉献出来,这就是爱了。
欲爱者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也在失去自我。因为追逐的对象就是追逐本身,这种寻找就注定毫无结果。而以上帝之爱爱着的人,不再想着自救,放弃了自我拯救,也恰恰在这以过程中得到了自我,成为人之所是。在对上帝之爱的回应中,将自身贡献出来,以便从上帝方面获得自由,自由地侍奉上帝,过一种从此而来向此而去的生活。
这也正如主耶稣自己所说:”凡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的;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到生命。“(《圣经 》太16:25)
参考 :
《会饮篇》 柏拉图
《教会教义学》卡尔巴特
《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