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到徽州(四)——黟县西递
-张不断 2012年10月26日
西递
从塔川骑车回到宏村后,还自行车、到旅馆给相机充电,折腾了一翻,于11:20坐车去西递。由于宏村没有直接到西递的公交车,所以先坐公交车到黟县县城车站,再转车到西递。中午12:15到达西递。
西递的门票是104元,跟宏村的一样。逛了宏村再来西递,西递就不值这个价了。要是有联票,150元,去宏村,送西递,这还差不多。不过,虽然同为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宏村旅游业是由北京的旅游公司开发的,西递旅游业是当地人开发的,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互为敌对,联票是不会出现的。要省钱的人,建议去宏村就好了。嗯,宏村是必须要去的。
▲村口胡文光牌楼
与宏村相比,西递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雕艺。村口一个高大精美的牌楼,就张显了西递的特点。
资料:胡文光刺史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皇帝批准当地村民自费建立,以表彰胡文光在任时对民众的贡献。与徽州与徽州各地的“冲天柱式”牌坊不同,而是有着5个层次分明的的楼阁,是“楼阁式”,故又称牌楼。高12.3米,宽9.95米,正楼匾的上方雕有“恩荣”二字,花板上雕有鹿、鹤、虎、豹等,两旁有浮雕的双龙。
▲村口胡文光牌楼近景
牌楼两而雕像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是中央的文字不同,小的看不清楚,大的是“膠州刺史”和“荆州首相”。这是胡文光曾经的官位。
最上面的雕像,鱼头龙尾,表示独占鳌头,鱼须还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往下是文臣武将,再下是八仙过海(每面4仙),寓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村口胡文光牌楼石柱
牌楼四柱底座呈三角形状,十分牢固,中间两柱的两则,是栩栩如生的狮子,前爪朝下冲状,爪下有小狮子,既精美又趣致。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有13座牌坊,其余12座已被毁于文革,现存的这一座胡文光牌楼,是作为反面教材留下来的,其西则还有当年文革时期模糊的字迹,是一副对联“技术搞得好,卫星放得高”及横批“干劲冲天”。
牌楼是用当地青石建的,时日久远,经历风吹雨打,现今已是墨迹斑斑。
▲旷古斋门楼
进入古建筑群,首先参观的旷古斋。旷古斋建于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屋主是一个“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
▲旷古斋室内大厅
旷古斋,130平方米,并不大,而且房间住了居民,游客基本上就是在天井及大厅里踱步参观(为安全起见,二楼估计已经不住人了,游客更加没法去)。后来去的几家古屋亦是如此情况,可赏的景不多,主要是室内摆设及木墙门窗上的雕像。
▲旷古斋室内天井
大厅两则木柱上的对联,颇另人长叹:“春风相遇不知年,古远虽陈犹在目”。前人建屋,后人参观,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啊。
▲旷古斋室内天井
古徽州人爱建没有客户的高墙,主要是防贼防盗。那时徽州男子基本上都外出经商,家中只有老小、妻妾,与当代中国空巢家庭的情况很相似。
▲迪吉堂
资料:迪吉堂,又叫官厅,建于康熙甲辰年间,距今三百三十余年,为三进四楼群五间建筑,是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徽商泰斗接待宰相亲家曹振镛的官厅。曹振镛者,及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
▲迪吉堂室内
曹老当年来此下榻时,抬头看到的,大约是这般光景。
▲迪吉堂室内
曹老进入后厅,看到的门窗,大约不是这般光景,而应该是更鲜艳的色彩。
▲西递小巷景之一
古老的小巷,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今,我从这里走过。
▲西递小巷景之二
▲西递小巷景之三
狗是通人性的,但有没有思想,就个就有待商榷了。这只安静的小狗,不知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此刻相遇,我记住了它,它是否记住了我?
▲履福堂门口
资料:履福堂,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占地面积为204平方米。是西递村中一座典型的书香宅第,屋内厅堂摆设别具一格,厅堂间陈挂着不少楹联,富有哲理,内涵底蕴也非常深厚,是西递灿烂的古文化遗产。
▲履福堂后厅
履福堂后厅,悬挂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风扇(是风扇,不是折扇、纸扇)。当然不是靠电,而是靠人力拉动的,通过前后摆动为下面座位上的老爷扇风(图中,横线是用今人用于固定风扇起保护作用)。
▲履福堂内待售的木雕
对于这个八仙过海木雕,我是一见钟情的,只可惜囊中羞涩,终究没有收藏——老板开价是500元的,后来说给我学生价,200元。可是此次旅游,已是负债,200元也实在是昂贵。回来后,一直记挂着,只是当时没有留下老板的联系方式,现在有钱了,却又无法购买。想来,十分的惋惜。
▲青云轩
资料: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内有亿年海蚌化石,西递村古民居中独一无二的“土空调”。
图中小孔便是“土空调”了,相当于一个小水井。伸手进去,凉丝丝的。
▲青云轩
当年的屋主是在北京开钱庄的,住惯了北京的四合院,于是在徽州老家也建起了四合院。虽然小,却古典优雅。
▲写生景之一
在西递小巷中走,常能看到画画的学生。在宏村,因为写生的人都到南湖、月沼边,在小巷是不多见的。
▲写生景之二
▲写生景之三
▲写生景之四
▲写生景之五
▲临溪别墅
冲着“别墅”之名,来到这里,木门是掩着的,轻轻推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垃圾,这里似乎已荒废。
不过,在屋外,看着这个三角形的墙角,及两边人来人往的小路,还是很觉得很有意思的,尤其是夕阳西下时分,颇有诗情画意。
▲西递远景之一
傍晚,几经问路,好不容易找到村子南面山上的观景亭,登到上面观看西递全景。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房屋太过密集了,且缺少高低错落,没有层次感。不过,作为异乡人,俯视着一片徽州建筑,视觉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的。
在网上看过许多婺源的图片,就远景而言,婺源是比宏村、西递好看的,尤其是晨昏烟雾萦绕的时候,颇有仙气。明年春天一定要去婺源走一走,以给我青年时代的徽州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西递远景之二
▲西递远景之三
▲西递远景之四
这般光景,我只想到一句俗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才是人类生活最初、亦是最终的形式,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节奏。
城市里,无休止的加班、无止境的欲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厌弃。人的幸福,远远不是金钱所能够等价交换的。
▲和小小霞在西递南观景亭
夕阳已然西下,天色开始矇眬。亭子里来了六岁大的、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很喜欢拍照的小小霞朋友。观望着山下的西递房屋,兴奋得像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他爸爸说他们的卡式相机拍不了那时的风景,但她还是抓着相机,俨然一个资深的摄影师,比划着,摄影着,然后很兴奋的要她爸浏览,说是拍得好好看。
小小霞实在是太可爱了,于是便给她拍照,让她拍些pose,很快便跟她熟络起来。这些年见过很多小朋友,最投缘的,还是小小霞。左一声叔叔,右一声叔叔的,叫得很亲切,还非要拉着我和她拍大头照,还要教我玩划西瓜游戏。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这一段时光,是我在西递里最快乐的时光。所有的快乐,定格在这幅相片里,永不消逝。
后来,小小霞的母亲也上山来了,一个很美丽婉约的江南女子(在此之前,小小霞已经让我看了她相机里她妈妈的照片,她一直说她妈妈是个美女,如今一见,果然)。真羡慕她爸爸,有那样一个老婆,又有那样一个女儿。
▲西递远景之五
送走小小霞及其父母后,看着夜幕中模糊的房屋、零落的灯火,忽然伤感起来。
在我最爱玩、最懂得玩的时候,为什么我的女儿不在我的身边呢?多么希望能和她一起,在大家都很有活力的时候,痛痛快快的潇洒走一回,但这只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画面。当她像小小霞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青春不再;当她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垂垂老矣……不过,还是可以和她一起看动画的,也一同到祖国天南地北的一些地方行走,只是,大家的思想差异比较大,结果,要么是我教会她如何成熟地看事物,要么是她影响我如何纯真地看事物……
胡乱伤感一翻后,想到女儿她妈还不知在哪里发呆,这才止了思绪。
结婚,生儿育女,在骨子里,大约是人为了消除寂寞而必然去做的事。人可以甘于寂寞,但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寂寞。一辈子寂寞的伟人,其实是很可怜的,比如凡高,一个曾为了争取爱情而割掉耳朵的大艺术家。
▲当晚的住宿,早上出门时拍到的
下山,找食的,顺便找房,找不到就顺便找个地方露宿吧,结果找到了,是传说中的那位床位宿舍,一间七八平米的房间,里面有三个木质上下床,有棉被,一个卫生间,没有热水(在他们家食堂里食晚饭时打了一壶开水,不过由于没有桶,还是洗了个冷水澡),总之跟中学的学生宿舍条件差不多。大概是由于天气渐冷的缘故吧,选择住这样的房的人并不多,于是我一个人住了一间房,50元/宿。后来觉得其实可以砍价的,毕竟我要是不住,这房间就空了。同一个老板,那种有热水有电视的标间,当晚价格最便宜的是250元。
睡的是上床,由于没有电视,便看白天在一古屋里买到的书籍《西递 宏村》,看着看着,倦意来袭,关灯睡觉了。早上5点半被鸡啼叫醒。微光从窗户透进来,室内有些矇眬,迷迷糊糊的望着天花板上安装着的铁风扇、还有对面的上下床,有一种要坐起来背英语单词的冲动。遗失的久远的中学时代的记忆,意外地在这西递这里重拾,心情很激动。
▲一大早跑到小巷里发呆
6点钟出门,在这中秋时节,西递的早晨有些寒气,空气很清新,夹杂着一种在城市里永远无法嗅到的乡土气息。小巷里静悄悄的,没有喧哗的游客,只有村民劳作的身影,或挑担、或推车、或在点火烧柴,宁静而详和。
▲西递晨景之一
又跑到山上小亭看全景,晨色中的西递,仿似一幅画卷。
▲西递晨景之二
▲西递晨景之三
▲西递晨景之四
山脚下的一池水,西递雅致的一面。
▲西递晨景之五
来到村口,仍然是安静的清晨,看到的是村民劳作的身影。
▲在村内一高楼楼顶
决定在村内近距离俯视一下房屋,于是凳上了一栋号称是村子内最高的楼。花费是10元。恰好那时有另一游客也欲上楼,却在出门时忘了带钱包,于是和老板交涉一番,可以二人同上。嗯,拉上这位兄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拍照留念。于是有了这张照片。哥也曾经年轻过。
▲俯视西递景之一
▲俯视西递景之二
▲俯视西递景之三
▲俯视西递景之四
▲俯视西递景之五
▲俯视西递景之六
▲小巷热闹起来
从楼上下来,小巷开始有导游带领游客观光了,清晨的宁静,在一片喧哗声中被打破。不禁沉思起来,这种被参观的生活,是村民们想要的吗?虽然这是摆脱贫困的一种生活方式。
▲桃李园室内
木墙上的《醉翁亭记》是刻的,今人加一层玻璃以作保护。古时人文人真是风雅。
▲桃李园室内的木雕
▲老汤茶舍门旁的根雕
▲老汤茶舍
路过老李茶庄,先是被门旁的根雕吸引的,于是被热情的老板邀入室内喝茶。舍内一则是老板经营的古董雕像,另一则是老板娘经营的茶叶。在舍内,看到了一樽楠木做的关公雕像,虽然其右手上的大刀已经遗失,但是仍然威风凛凛、豪气冲天。老板说以前有个游客出价1200元,他没舍得卖。如今和我投缘,可以便宜些卖给我。不知这是商场话还是朋友话,不过,如前文说的,我实在是太穷了,三位数的物品显得有些奢华,所以也没和他谈价,估计最低也要800元吧,确实是值这个价的。雕像没买,但和它合影了一张,以作纪念。
为感谢老板的热情款待,在此买了大、小叶黄山毛峰茶以及灵芝茶各一两。在店里喝的便是灵芝茶,甘甜、有糯香,是我喝过的最清甜的茶,黄山毛峰茶是旅行回来后才品味的,味道跟西湖龙井茶有些相似。
▲西园门楼
▲西园门楼石雕
▲双面漏空雕
双面漏空雕,从两面看到的图像是镜像相同的。目前中国只有三块,这里有两块,另外一块在宏村的“承志堂”里。
这里门口左边的松石图,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意。门口右边的是梅竹图,有“寒梅竹友共风流”之义。合起来是松、梅、竹“岁寒三友”。
▲门楼石雕
这个门楼石雕,中间是“周文王访贤姜太公钓鱼”,雕像的人头已在文革时被破坏,上面两图是“三顾茅庐”。当年的屋主自比姜太公、诸葛亮。
▲叶窗
西园的范围是东园。东园的屋主是西园屋主的父亲。
东园门前对面百可园围墙上有个叶窗透窗,寓意了古徽州人落叶归根的期盼。
▲东园门楼
门楼的上方是一个扇形小窗,意为善。用于告诫要日日行善。
▲东园大厅五福门
大厅内两则厢房的房门很特别。
一则是五福门,四只蝙蝠加一个大的抽象的蝙蝠,一共五蝠。门宽十步,暗示十年寒窗始得五福临门。
▲东园大厅冰裂门
另一则是冰裂门,似碎裂的冰,由多个人字组合成,暗示寒窗苦读,方为人上人。
▲东园室内价值十万元的木雕
▲东园室内待售的砖雕
▲临走时,在骑马楼上看到的村口牌楼
▲号称能跑马的跑马楼
▲在跑马楼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