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天,总会无数次的打开微信,微信界面上的蓝色星球和旁边的小人,是最熟悉的问候。
这个小人是「微信之父」张小龙,有人称他为「孤独的艺术家」。
有人曾说,艺术家的宿命就是孤独,他们驱逐孤独的方式是通过作品抒发自己,借作品和世界沟通。
他有些这样的生活状态:
大学时,时常深夜跑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思考问题,以排解心里寂寞;
开发微信时,为了得到更好的意见,常常深夜里独自一人看用户来信,手不离键盘,一直下翻……
他说,「我」站在地球之外,静静观察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
对一些人来说,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最不孤独。天空、星辰……仿佛只有一个人独自欣赏的时候才最完整。
(二)
当年报考珠海的大学,是因为有亲人说,那所大学环境优美,珠海也是宜居城市。欣喜地拿到通知书,再去翻看地图,才恍然发现,自己选择了一个如此遥远的城市(我是理科生,地理也不好)。印象中的珠海在江浙一带,可现实却是,石家庄距离珠海竟有2000公里!
去广东读书的同学不多,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在路上。先是一趟T字头的火车,22个小时,到达广州,再乘坐一辆约60元、两个半小时的大巴车到珠海,最后再转近一个小时的公交,终到校园。
四年里,交通逐渐发达,22个小时的火车提速到18个小时,后来有了直通的高铁,只需8小时,广州与珠海间的城际列车——轻轨也有了。
唯一不变的是,我仍然常常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去上学。
长时间的路途,需要书和日记陪伴。一个人在车上,由于警惕性,很少与人交谈。
一路上变换的景色,从温带到亚热带,或者从亚热带到温带,小麦变成水稻,枫树、杨树变成芭蕉或者棕榈,我知道,终点就要到了。
我是享受这种「孤独」的,因为这种孤独并不寂寞,因为我一直在感受。
(三)
网络上曾流传着一份「国际孤独等级表」:
第一级:一个人去逛超市
第二级:一个人去吃餐厅
第三级:一个人去咖啡厅
第四级:一个人去看电影
第五级:一个人去吃火锅
第六级:一个人去KTV
第七级:一个人去看海
第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场
第九级:一个人去搬家
第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
这些事情,你做过几件?
成人后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人去完成,不再去苛求「陪伴」,内心中反而充盈着一种完满。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成熟」的象征。
2014年4月,到了不得不离开澳门的时候。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转了一些之前由于忙于课程和习作想去而无法成行的地方。一个人去吃了「小飞象」葡餐厅、「喷水池牛杂」、「金葡」的滑蛋牛肉饭,去了龙环葡韵、嘉模圣母堂、官也街、卢廉若公园、东望洋炮台……从氹仔岛到本岛。
去见了几个重要的朋友,认真和澳门作了告别。
等到手续办妥,我坐上北上的高铁,离开。
(四)
人生本就有很多阶段,有挚友自然是幸事,可是一个人也用不着颓唐。
马克思威尔曾说: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不会感到孤独。
我庆幸,可以和文字相遇。用文字取暖,自说自话,借由文字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记得大学时,我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寂寞时才能写出动听的文字。
庄子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孤独中不断思考和发问,已达生命的觉醒。
想用莱蒙托夫的《孤帆》(片段)做结尾:
一直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
它既不追求幸福,
也不逃避幸福,
它只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