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论是涉及到康养还是文旅等相关话题,似乎都很难绕开传统功法这一元素。这是因为:从文化诠释的层面看,它有厚度;从历史传承的层面看,它有长度;从人文关怀的层面看,它有温度;从项目类比的层面看,它有弧度···
然而面对众多的门派、各式各样的功法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该如何做选择?我们通常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父的引领是否合道,是个人修行是否能圆满的先决条件。那么,在对师父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能快速做出择师的正确选择呢?
有一个很直观、又很有效的方法:看师父的身形、气色乃至整体的精气神状况,是不是你想要的?比如你想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我们不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让一位发肤无泽、精神萎靡、甚至还有“三高”在身、上楼就喘的师父教我们,不管他(她)的营销做得如何成功。
那么,选择了师父以后,如何证实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就看师父是给你所谓“正确的标准答案”、分享一些无法证实的“成功案例”和千百年前先人的“练功经验”,让你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还是教你如何掌握并运用功法规律,帮助你拓宽对功法的认知边界,助你成为自己的王?
这就反过来促使每一位学习者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学习功法,到底该学什么?我们以站桩为例,开始这期的课程。
1.学习如何看清功法的本来面貌
功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仅从目前考古发现的刻录在石鼓上有关筋骨训练的文字推断,有好几千年的传承历史,到三清山开山鼻祖、东晋丹道大家葛洪把人体丹田细分为上、中、下时起,功法“内外兼修”、“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形神统一“等修炼的核心思想和完整的修炼体系延传至今也有1700来年的历史。
说到功法,就不得不需要提到传统武术,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交集。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得知:武术一词,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出现的。也是从这时期起,逐渐产生了门派和流派,各个门派和流派根据创立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自身需要等因素,借鉴了传统功法中的某些内容用于本门派的功力训练。
我们大致了解了功法的历史渊源之后,还需要再问一个问题:当初先贤们为什么要创立功法并不断完善功法内容?换句话说,功法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从众多经典文献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理念我们可以得知:具备完整体系的功法实质上是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是一种育人的方式,它最终修炼的是人性,是为了满足每个当下的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
为什么要加上”每个当下“?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女人以”三寸金莲“为美,放在当下,”裹脚“的技艺即便再精湛,也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现今人们需求的。这就要求每位从事功法溯源、传承的师父们,对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不可一味地”复制“,而是要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合规律的重新构建。
在人性的众多需求中,身体健康无疑是最根本、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因此,功法存在的根本价值是可以让每位规范修炼者,可以实现由:祛病到养生,由养生到强身,由强身到逆龄,即达到”后天返先天“的蜕变。
了解了功法的历史渊源,明晰了功法存在的根本”支点“,在做决定之前就不容易迷茫,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祛病、养生、强身、逆龄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假如需要,看哪位师父的身上体现出了功法最根本的效果。
2.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功法理论
也许,有人会有疑惑:功法是靠身体力行实修出来的,为什么要学习理论?
原因之一,传统功法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成果,功法练习的指导思想、练习原则以及功法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规律,其依据都在蕴藏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原因之二,”先验论“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三论“之一,这里的“验”更多指的是体验和验证,即诸多有关功法修炼的经典文献是先贤们历经实修而总结、提炼出的智慧结晶。
然而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在我们进入功法的”山门“之后,会发现有关功法的文字和视频会呈轰炸式地扑面而来,各说各的理,很多时候会让人无所适从。因此,对功法理论的理解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法练习的方向和实际效果,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在功法世界里能走多远。
我们以站桩为例。桩,实质上是古人运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智慧、采取借喻手法对功法本质既具象又形象的一种描述。最初,古人是借“竹子”来意喻桩功的本质,即:在练习的时候要有理有节,遵从次第顺序;要把身体修炼成像竹子一样外表挺拔、内在通透;要让生命力像竹子一样无论遇到什么环境考验都能“四季常青”···
但假如把“桩”理解为“木桩”,则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功法的本质,容易导致在日常中把原本为提升生命活力的“活桩”练成毫无生机的“死桩”。
再比如:有些人会把《黄帝内经》中“独立守神”理解为在站桩或打坐中需要如何“守神”,因此往往会导致越练精气神越差的情况。其实“独立守神”的关键字不在“神”而在“独”,即:既要能入“天人合一”之境,又不丢本我和真我;同样,”肌肉若一“的关键字不在”肌“也不在”肉”,而在“一”,即:要把身体炼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比如:
理解了“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练“丹田的哼哈”、为什么要炼“丹田功”,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功法内容的练习才能有效促进丹田气的运动,从而为机体脏腑组织、筋膜骨骼乃至每个细胞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自然也就能明白长期“意守丹田”的修炼方法不可取的根本缘由,因为这样去练,是在人为阻碍气的运行。
再比如对意念的理解。意念的作用是瞬间完成的,按佛家的说法应做到“当体即空”,意念就像从此岸度我们到彼岸的那条“小船”,当我们到了彼岸之后,就要果断“弃舟登岸”,而不能一直背着一条“船”行走。
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假如对“神”、对“意”、对“气”的理解出现偏差,就容易导致练习的结果产生逆转、造成“烧干锅”等严重后果。
3.学习如何掌握和运用功法规律
当我们经过溯源看清了功法的本来面目,了解了功法传承历史的长度;当我们通过对功法理论的学习能正确理解功理之后,我们的练习就有了切实的依据,同时也深知功法所承载文化的厚度。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在这两个阶段,其实是我们在为功法“服务”。
那么,如何才能让功法为我们服务、体现出它对人文关怀的温度和与其它项目融合时的弧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第三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如何掌握和运用功法规律?让抽象的思想理论可以作用并体现到一个个具象的鲜活的生命体中,让功法为改善、提升机体功能,为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彰显人性光辉“服务”。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对功法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这才是我们学习功法的真正目的,也是功法存在的根本价值。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学习如何掌握和运用功法规律,而不是获取所谓的“统一的标准答案”。举个曾经举过的例子:我们买3斤白菜,2块钱一斤,需要付6块钱,这是标准答案;我们买2斤萝卜,3块钱一斤,需要付6块钱,这也是标准答案。但是,生活中需要类似这样运算的场景太多太多,假如每次都需要老师告诉我们答案,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那怎么办?其实,这些运算只是对“乘法口诀表”的运用而已,这也是”学以致用“的最基本体现,回到功法修炼中,也是同理。作为学生,不去学习功法运行规律,而是贪图获取“即时满足”的快意,长期以往会斩断自己的“慧根”容易越练越迷茫;最为师父,自己不懂功法运行规律或别有用心不教功法运行规律,则有失职业要求或有悖职业道德。
在功法修炼的课程中,无论是视频课程还是面授课程,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训,对功法运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的。因为:传道,贯穿授业和解惑的始终。
比如:
站桩时,双脚要基本与肩同宽,其目的是让肩井穴和涌泉穴相对,“井泉”相应,才能让身心得到更充分的浸润:
双脚不能外八也能内扣,而要平行站立,其目的时可以让前跨、腹股沟和命门、腰和后胯同时获得放松;
练了“合四象”以后,就要把学会如何把“合四象”的运行规律融入桩架中,可以让桩架更整体、更松沉、更自然;把它融入到动态的练习中,则能进一步促进身体的通透,利于气血更顺畅循环,自然练习的效果也会更加丰盛;
练了“理气功”以后,把它的运行规律运用到桩架中则更利于对肩窝、心窝、腹股沟的放松,或运用到任意动态功法练习中,更能增加气的顺畅和周身水液的代谢;
练了“大龙功“和”丹田功“后,在站桩时,只需把尾闾垂正,其它的要领自然就会全部”就位“,在桩中就可让身心获得比睡觉更充分的休息···
因为在成体系的功法中,所有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牵制、相互成就的。它们本身各自具备独特的价值,同时又能给其它功法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撑,让功法彰显出整体的更大价值。
所以,功法越往深处练,就会越简单,因为当身体内外形成有机的整体后,一动则百骸相随,在日常的坐立行卧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不动声色在练功。
也正是因为成体系的各项功法内容能”合“能”分“的功能体现,才可以和其它运动项目和修炼方法相兼容并为其它运动项目和修炼方法锦上添花。
【后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功法厚重幽深,无论是基于什么初衷走进功法世界,无论是要让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落地,还是要让兴趣、情怀、使命得以实现,最终靠的是行动。
愿望再美好,实质上不能改变什么。唯有行动,才可以将看似杂乱无序、变化莫测的世界给以有序化;唯有行动,才能让生活对我们展示它美好的一面。